在初次見麵的自我介紹中,可以使用一些敬語,但一旦談話深入下去,“謝謝”、“請”、“您”這些話就不必總掛在嘴邊了,否則就會顯得很見外,雙方的關係很難進一步發展起來。禮貌是必須的,但太禮貌比不禮貌更容易讓人不自在。
不要故作幽默
很多“口才兵法”上都說,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可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這話沒錯,可幽默是一種很高級的交際技巧,需要靈活的思維、有趣的內容再加上語氣、語調、手勢、身姿等等的密切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對於害怕和陌生人交際的人來說,遠不具有這些交際能力,所以千萬不要故作幽默,以免弄巧成拙。以“我來講個笑話”開場,以越來越緊張的聲調敘述,以等待好久聽眾才發出的幾聲幹笑收場,這樣的幽默實在太令人尷尬了。倒不如老老實實說話,即興來一兩句好玩的,更讓人印象深刻。
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懼,再使用以上的說話技巧,你一定能使自己說話親切、自然、隨和,讓人如沐春風,讓越來越多的陌生人成為你的朋友。
溝通總結
卡耐基說:“要使別人喜歡你,首先你得把精神放得輕鬆一點,表情自然,笑容可掬。”人們也常把“自然就是美”掛在嘴邊,可見,自然是溝通中最好狀態。陌生人,隻是還未認識的朋友,因此,沒有必要過於恐懼,拘泥、刻板。
以貌取人,危害無窮
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麵,必然首先是從外貌上來認識對方的。在心中暗暗分析對方長什麼樣,英俊漂亮與否,言談舉止招不招人喜歡,從而先對對方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有時候因為對方的外貌不佳,導致自己對他的第一印象不佳,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關鍵是一個能夠真正認識別人的人會在接下來的交往中逐漸發現對方內在的品質,慢慢修正自己的第一印象,最終對對方有一個完整、全麵、客觀的認識。
而一個以貌取人的人,看問題常常喜歡先入為主,第一印象是什麼樣,以後也永遠就是這個樣子。他們不願意對別人進行深入的了解,完全憑自己的直覺判斷好壞。譬如說,有些老板在選拔新人的時候,感覺行就用,感覺不行就不用。他是沒有耐心也沒有習慣讓你的實際能力來說話的,對他們而言,第一印象已經足夠了。
哈佛校長的遺憾
哈佛的前任校長就是一位典型代表——作為世界鼎鼎有名的頂級大學的校長,他居然也犯下了以貌取人的毛病,讓哈佛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有一次,一對老夫婦來到哈佛大學,女的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是穿著布製的便宜西裝。沒有事先預約就直接拜訪哈佛校長。
校長的秘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老土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先生輕聲地說:“我們要見校長。”
秘書很不禮貌地說:“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鍾頭,秘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能知難而退。然而,他們卻一直等在那裏。
秘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
校長不耐煩地同意了。
女士告訴校長:“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書,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裏為他立一座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
女士很快的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仔細看了一下這對夫婦身上的條紋棉衣及粗布西裝,然後吐一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750萬元。”
這時,這位女士沉默不講話了。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
這時隻見這位女士轉向她丈夫說:“隻要750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
她的丈夫點頭同意。
就這樣,斯坦福先生夫人離開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學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我們不禁為哈佛校長的所作所為感到遺憾,古龍說得好:“隻有窮人才會把全部家當穿戴在身上。”所以我們評價別人的時候,還是慎重一些為好,不要以貌取人,光從我們看到的表麵現象來決定其本質。
傘內看人,難以做到全麵
以貌取人是每個人的通病,特別是針對於陌生人,我們最容易從他們的長相來判斷其本質的好與惡,而事實是和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相符合嗎?
表妹跟我說起她感觸很深的一件事。
那是一個夏季的黃昏,她坐在窗前看書,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把一個陌生男人驅趕到她家的屋簷下。他隔著窗子笑著與表妹打招呼,表妹微笑著應答。突然,表妹發現他的脖子上有一處刀疤,那結痂似一條蜈蚣伏在上麵,表妹心裏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