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聆諾被他的推理逗得咯咯直樂,也忘了鬥嘴,反而順水推給他一個人情:“你上的是高中,所以你是高人!”

說完這話,她忽然想起一個問題來:“咦?那你是不是明年就要上大學啦?你想上哪所大學?”

淩子嶽看了看她,靜靜地答道:“我想上B城師範大學,學英語吧,將來做個英語老師,你說好不好?”

我想將來做個英語老師,你說好不好?

這應該是淩子嶽第一次就自己的事情——而且還是不小的一件事情,征詢薛聆諾的意見吧。

可惜薛聆諾還是個太小的孩子,關於大學,關於專業,關於未來的職業,她不懂得什麼,好像什麼都好,什麼都可以。

她更加不能聽懂這個問題當中滿滿蘊含著的,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牽動心腸的那份在意。

暑假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們倆已經在練習《梁祝》的合奏。這是一首大型作品,原曲是交響樂,通常市麵上能買得到的改編成鋼琴伴奏小提琴的曲譜並不全,隻是抽取了其中幾段最為膾炙人口的主旋律而已。

而因為這支曲子極為康傑夫婦所推崇,他們索性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配出了全曲,自己演奏的同時,也教給淩子嶽和薛聆諾。

譜子提前一個星期就給了兩個學生拿回家練習,其實主要是薛聆諾需要練習,因為這麼一首小提琴專業必修的曲目,淩子嶽是早就已經拉熟了的。

薛聆諾回家練了一個星期,也把全曲都順暢地彈了下來,這次再去上課,就可以試著同淩子嶽合奏了。

合奏練習都是在一樓偏廳的三角鋼琴這裏進行的。第一次嚐試《梁祝》的這天,第一段主題、第二段散板和第三段歡快的行板走下來,都沒有問題,而到了第四段“十八相送”,才走了一半,康傑突然叫停。

薛聆諾和淩子嶽都微微嚇了一跳,琴聲頓時啞了。

康傑翻著自己手裏的譜子,表情嚴肅:“聆諾,你是怎麼理解這支曲子的?——是我的錯,剛才就應該問你,現在你來說說看。”

薛聆諾有些發懵,不知道老師是對什麼不滿意。這周以來為了練好這支曲子,她把交響樂原曲聽了許多遍,也看了《梁祝》的故事。她迅速回想了一下,就估摸著開始回答老師的問題——

“嗯……這支曲子開始是主題,有點像是故事的序幕的意思;

然後是散板,算是過渡吧,祝英台女扮男裝離家求學,因為還完全不知道前麵會有什麼事情在等著她,心裏滿是期待,茫然卻很輕鬆;

歡快的行板,應該是她和梁山伯同窗的時候,兩個人特別開心,很美好的一段時光;

再接下來十八相送,是祝英台接到家書,不得不回家,梁山伯送她到長亭,倆人依依話別……”

說到這兒,康傑忽然打斷了她:“就是這裏!你說得都沒錯。那你再說說看,我給你配的這個伴奏,在十八相送這一節,主要是根據交響樂原曲裏哪一種、或者哪一把樂器的譜子?”

薛聆諾回想了一下,答道:“首席大提琴。”

康傑點點頭:“那你覺得交響樂演奏到這裏,和前麵的構成有沒有什麼區別?”

薛聆諾又想了想,不太確定,卻又覺得是最可能的答案:“唔……前麵一直都是小提琴領銜,其他樂器的伴奏分量都比較平均分配,沒有特別突出的、至少沒有整整一段裏都特別突出的;而在這一段,首席大提琴被凸顯了出來,幾乎都要跟小提琴平分秋色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康傑重重地點了點頭:“你的感覺很準確!那你知道作曲家為什麼會寫成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