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1.讓孩子聽唱簡單的童謠

喜歡唱唱跳跳是孩子的天性,不妨多為孩子挑選一些活潑歡快、歌詞簡單易懂的童謠,時常帶著孩子聽聽、唱唱、跳跳,同時引導孩子關注童謠的節奏、音色,旋律的起伏、樂曲的情緒等。讓孩子喜歡音樂,帶著愉快的情緒感受音樂。

2.播放背景音樂

與前麵主動地感受音樂不同,這裏是指讓音樂成為周圍環境的一部分。譬如,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玩耍的時候放一些音樂,讓孩子身在音樂環境之中,不知不覺地吸收音樂的元素,增強樂感。

有時,播放背景音樂還能達到一些特殊的目的。當孩子過度興奮時,和緩的音樂能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下午當孩子昏昏欲睡時,節奏歡快的音樂可以振奮精神。

3.和孩子玩音樂遊戲

譬如,敲碗打盆,跺腳拍手;爸爸媽媽拍手拍出一個節奏,讓孩子模仿一下,也可以讓孩子做示範者,用自己發明的節奏來讓爸爸和媽媽模仿。在易拉罐裏放上一些豆子或石子,有節奏地搖晃,或輕或重,或緩或急。人手一個,一家人就可以開一個家庭音樂會了。

4.讓孩子學習樂器

學習樂器需要手眼協調分工,這對帶動孩子其他方麵的智能鍛煉也有一定的幫助。

但是,4歲以前的兒童,由於小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學習樂器可能有點勉強。再加上孩子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又比較喜歡玩,枯燥單調的樂器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有可能會造成他們的厭煩情緒,所以,學習樂器最好還是在孩子4歲之後再開始。

5.帶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會

家庭有濃厚的音樂氛圍固然重要,帶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深入藝術的殿堂也是很好的方法。

音樂會、芭蕾舞、歌劇以及各種演唱會和各種音樂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參加,讓孩子接受藝術的熏陶。在這些活動中可以培養孩子的樂感和節奏感等,尤其能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陶冶審美情操,開闊藝術眼界。

對兒童進行音樂智能的培養,能夠鍛煉其對音樂的興趣和欣賞能力,陶冶情操,激發創造性,以達到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目的。

讓孩子在塗鴉中體會快樂

明明愛畫畫,入幼兒園前就愛用彩色粉筆在地上塗鴉,入幼兒園後畫畫的興趣更強烈了。爸爸專門給他購買了彩色畫筆,用廢紙訂了一些小本本,有的時候一晚上他就能畫上一小本。爸爸媽媽隻教了明明握筆的姿勢和認識紅、黃、綠、藍等顏色,至於畫什麼他們從來不限定框框。明明的畫可以說是隨心所欲、十分誇張:飛機千奇百怪;汽車、槍炮是最新“研製”的;人和動物的某些特征相互“移植”,有時頭比肚子大,美其名叫“未來人”,有的後腦勺多長了一隻眼,說是“外星人”;小雞娃跟在媽媽身邊不是在走路,而是張開翅膀像鳥兒一樣飛翔。他還畫過一張有關月亮的畫,月亮上蓋起高樓大廈,與地球架起了索道。問他架索道幹什麼?他說準備以後到月球上去住;問他想爸爸、媽媽怎麼辦?他說利用人工索道來接爸爸、媽媽;問他在那裏吃什麼,他說那裏養著狼和老虎,可以吃狼肉和虎肉。他的畫和話道出了兒童天真的本性。

明明畫畫的時候非常專注,旁若無人,仿佛完全置身於畫的意境之中。畫槍炮時嘴裏就發出“嗒嗒嗒”、“轟轟轟”的槍炮聲;畫飛機學飛機起飛的“嗡嗡”聲;畫戰鬥場麵時還不住地喊著“衝呀”、“殺呀”,好像他就是畫裏的某個人。這種天真的行為,讓人覺得很好笑,但是如果用心體味,融進他的那種氣氛之中,便會被深深感染。孩子的聖潔、純真的心境所產生的美妙感覺,難以用言語表達。

讓孩子學畫畫,並不表示是想讓孩子當畫家,主要是通過繪畫活動,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高尚情操,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創造力,鍛煉手的靈活性。使孩子在繪畫中舒展自己內在的想象和情感,通過繪畫把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表達出來,從而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和修養,尤其是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毅力、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