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才能使那些已經喪失熱情的孩子變得生氣勃勃呢?這就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多做一些努力了。
1.父母應該經常表揚孩子
孩子三四歲,就已會做很多事情,可以當個小幫手。如果大人總認為孩子還幹不了什麼事,或者覺得讓孩子幹還不如自己幹來得快。不讓孩子得到獨立完成某件事的機會,孩子就會變得依賴心理比較強,什麼事都懶得做。所以,大膽地讓孩子幹稍微難一點兒的事,孩子幹成功了,就要好好表揚他,孩子受了表揚,就會增強信心,體驗到“自己也能幹這樣的事”的樂趣,從而調動他新的行動熱情,誘發他的進取心。
2.鼓勵孩子做室外運動
隻有經常讓孩子到室外做活動量大的運動,才能不斷促進孩子的身體健康。而隻要孩子有健康的身體,他就要動、要幹,自主性也會不斷得到增強。
3.鼓勵讓孩子和小朋友們開展競爭
賽跑、扔球等運動和各種比賽,都可以讓孩子參加。孩子參加競爭,會培養他的興趣,逐漸產生幹勁和熱情。注意孩子競爭的對手年齡要相仿,不能過強或過弱,因為形不成對手,也不能激發孩子的熱情。要引起孩子對贏的興趣,孩子會在內心暗暗下決心:“這一次一定要贏他”,“下次我還要贏他”。這樣,就會不知不覺地增強孩子的進取心。
4.不要讓孩子有恐懼心理
為了培養孩子做事的熱情,有必要讓孩子做一些冒險動作。無論是玩單杠或遊泳,都應讓孩子試一試。如果認為危險,總不讓孩子去做,那他什麼也學不會。但是必須要注意,在讓孩子做一些多少有點冒險的動作時,大人一定要有思想準備,做好保護,不能讓孩子留下受驚嚇的經曆。比如孩子玩單杠時掉下來,受了傷,有了這種經曆的孩子就會對單杠感到恐懼,再也不想玩了。孩子有了恐怖心理,以後就會變得怯懦、消極。所以家長必須注意這一點。如果孩子一旦有了恐懼心理,要多關心,要耐心講解,使他逐步明白這並沒有什麼可怕。
5.培養孩子的興趣
一些偉人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很多都是由於興趣的驅使,經過全身心地投入才有所成。所以,隻要孩子對某個事物多少感興趣或表示關心,父母就要想辦法讓他一直做下去。
說謊不是孩子的天性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在這種或那種場合講過假話,但是他們說謊的原因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在如何看待孩子說謊時,首先得弄清楚說謊話的起因。低齡的幼兒由於頭腦中產生了極其逼真的想象而說了“謊話”,其原因在於他們不能正確區分幻想和真實,因此,家長不必強行幹涉和製止,必要時可對孩子誇張性的說法給予有趣的回答。年歲稍大的孩子說謊,常常出於自衛心理,因為擔驚受怕而說謊的現象較為普遍,這往往是由於家長對孩子因一時疏忽所犯下的錯誤的反應過於嚴厲所造成的。如果家長因此對孩子打罵、懲罰,常會適得其反地惹起更大的麻煩。
有一個不滿5歲的孩子,他對父母硬讓他學習識字早就感到厭煩了,因此,就把母親留下的作業拋到一邊,到外麵盡情地玩去了。當母親下班回家後問他為什麼沒完成作業的時候,他回答說做完了。可是,當母親讓他把作業拿出來的時候,他卻慌裏慌張地對母親說: “我現在馬上就去做。”這種情況在一些孩子身上經常發生。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當母親第一次詢問孩子的時候,他因為害們自己沒做作業會受到母親的責罵,作為一種權宜之計,就暫時回答:“做完了。”可是,他卻沒有想到母親會讓他把作業拿來檢查。顯然,這種情況之所以會發生,首先是因為這個孩子還不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他為了逃過一次“危機”,幾乎不假思索地就說了謊。
因此,當孩子說了類似這樣的謊話以後,父母沒有必要擔心“如果就此放任不管的話,他就會變成一個愛說謊的孩子”,更沒有必要因此就對孩子施加更加嚴厲的管教。如果在這種時候,你不分青紅皂白就訓斥孩子,甚至對他進行懲罰的話,他可能會感到更加不安,就會編造出一些其他方麵的謊話。
因此,家長在處理孩子說謊時,不該充滿一觸即發的火藥味,更不應顯出一種怒發衝冠之態,而應心平氣和地疏導和教育。
對於出現自我誇大的謊話,家長就有必要找出出現此種不正常心理的原因,使之確立起堅定的信心。如孩子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績而說謊,一般是家長對孩子的清規戒律過多,而使孩子的內心深處受到了壓抑等。如屬於上述情況,家長須全麵修正對孩子的態度,並給予孩子經常性的鼓勵。
說謊可分有意識說謊和無意識說謊兩種。那種有目的的說謊叫有意識說謊,其說謊動機有時是積極的。如孩子在打針時,成人問他疼不疼,孩子為了表現出勇敢的精神而連聲說:“不疼,一點兒也不疼。”這種動機就是積極的。
造成孩子說謊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家長無意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