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父母之愛,和諧的教育氛圍,會像涓涓細流滋潤孩子幼小的心田,使他幸福地成長為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的一代新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的美好設計。孩子們在談到自己的夢想時,往往會神采飛揚、美不勝收。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常常對孩子的夢想不屑一顧,甚至大潑冷水。

有一個小男孩對他的媽媽說:“媽媽將來等我長大了,我要到月球上去!”媽媽卻回答道:“別胡說了,趕快寫作業去。”

似乎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抱著書本學習就是唯一的出路。其它學習以外的東西,都會被父母看做是不務正業,玩物喪誌。

孩子的夢想對孩子來說,有著無窮的魅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夢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勵孩子追夢,孩子會產生強勁的內驅力,麵對各種困難也會主動想辦法去克服。夢想能使孩子在學習、工作過程中創造不輟,並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據對愛迪生、畢加索、達爾文等成就卓著的人物的研究表明,他們在童年時期,都有一個絢麗多彩的夢,他們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是實現早年的夢想。因此,可以這樣說,沒有夢想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孩子有了夢想(哪怕有些不可思議),父母都應為他有了“理想的我”而感到欣慰和自豪,並給予肯定。父母對孩子的夢想堅信不疑,孩子就會從父母那裏獲得力量,獲得勇氣,樹立信心。為了使孩子的夢想能成為現實,在孩子追夢的過程中,還應予以多方麵的關注。比如,幫助孩子尋找夢想的偶像,和孩子討論偶像的成長史、奮鬥史、成就史,明確成功必須付出辛勞和汗水,讓偶像在孩子心裏生根;給孩子的圓夢計劃提供建議和支持;經常提醒孩子踐諾,在孩子懷疑夢想時給孩子鼓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每一個孩子都要有夢想,夢想不是可實現的目標,它或許隻是一個妄想,但不能沒有,它是燭照孩子心靈的亮光,孩子心中的憧憬是最美麗的,它將引領他走向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曾看過國外的一篇文章,說一個語文老師為學生們留了一篇作文,題目是:你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一個同學寫了自己的夢想,他的未來會有一個大大的莊園,很多的農場,家裏會雇用好多的傭人,有自己的汽車,有自己的公司,會擁有很多的財富。老師看後,把他的作文批了不及格,讓他重新再寫一份交給老師。他想了一個晚上,覺得這就是自己未來的家,於是第二天他原封不動地又把這篇作文交給了老師。老師看後更加生氣,指責他如果今天在寫不好,就叫家長來。孩子心裏很矛盾,不知如何寫?於是向父親請教。父親問兒子:“你心目中的家同究竟是什麼樣的?”孩子回答:“就像寫的這樣。”父親說那就不需要改啊!孩子點點頭。第三天又將這篇作文交給了老師。三十年後,這個當年被老師批評的孩子,真的和當時作文裏寫的一樣,擁有了一切。老師流淚檢討,我當年扼殺了多少孩子的夢想啊!

夢想無論是否可能實現,都是夢想,與理想是有一些區別的,隻要是孩子的夢想,就一定是世界上最具有價值的珍寶,它將帶領孩子充滿憧憬地去麵對學習中的任何一個困難。父母或者老師對孩子的夢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發展方向,無論如何,都要珍視孩子的夢想。

誘發孩子的求知欲,第一個接口就是讓孩子不斷有夢想,並在夢想的自我熏陶中去做每一件事情。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的夢想呢?

◆千萬不要對孩子的夢想潑冷水,哪怕孩子的夢想多麼的可笑。

◆告訴自己,同時也告訴孩子,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每一個夢想描述出來,用圖,也可以用表格,當然也可以寫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作文。

◆與孩子共同探討研究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以及努力方法,並將學習的意義建構在每一個夢想上。另外,經常與孩子一起溫習他的夢想,感受美妙本身正是夢想的根本意義。

得到理解的孩子是幸福的

爸爸讓兒子切蘋果,兒子把蘋果攔腰切斷。於是,爸爸就笑了,他憑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切蘋果應當豎著切。”兒子奇怪地問:“為什麼要豎著切呢?您看,我切的蘋果上有一個五角星呢!”孩子的想法往往和大人是不一樣的,而且,孩子的眼睛還常常會捕捉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東西,這種東西常常是一些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