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玩耍的空間。不要以為孩子太小,不需要自己的空間,也不要擔心他會弄得亂七八糟。其實,孩子也需要自己的遊戲空間,一個好的遊戲空間,能吸引孩子想玩的動機。

◆選擇好玩耍的器材。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提供符合他生理需要和年齡特點的器材。

讓孩子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本沒有字的生動的教科書。隻要一打開這本書,就會有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展現在孩子的麵前。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去經曆大自然的洗禮,他們才會知道大自然有多麼神奇。

你的孩子有多久沒有看到過花草樹木了?有多久沒有和動物近距離接觸了?又有多久沒和大自然接近了?作為父母的你對於這些問題想過沒有?或許有的父母有說,現在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學習,哪有多餘的時間去讓他們接近大自然。這樣的父母是不是應該檢討一下自己了呢?難道你忘了小時候和動物們嬉鬧的情景了嗎?難道你忘了那些花草是多麼漂亮了嗎?你忘了你在它們的包圍中心情是多麼快樂了嗎?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快樂是現在的孩子很難感受到的,所以,父母就更應該給孩子創造接近大自然的機會,而不是剝奪孩子親近自然的機會了。

當然,雖然孩子天生就有想走進大自然的欲望,但是也會有一些性格內向、行事膽小的孩子,還有一些沉迷於玩具,不願意過多地進行戶外活動的孩子。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就更應該有意識地對他們加以引導了。父母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童話中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也可以從講述一些自然常識入手,還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對大自然產生興趣。有些孩子缺乏對大自然的了解以及認識的渴望,往往是與很少有機會親近大自然有關。所以,家長必須培養孩子觀察大自然的能力,讓孩子對大自然產生興趣。

一般來說,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僅僅靠這種自發的、無序的好奇心是無法係統、準確地發現種種的自然現象,也沒有辦法掌握其本能和規律。所以,父母要隨時提醒孩子注意那些重要的、特別的、帶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對於有能力的孩子,還可以讓他寫觀察日記,培養孩子寫日記的興趣和能力。對於那些沒有足夠能力的孩子,父母則可以讓他們用回答問題的方式思考分析一些淺顯易懂的自然現象。

對於孩子熱愛自然、融入自然的動手能力,父母也需要注意培養。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比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對大自然更親切,也更熟悉。可能是因為他們具有極強的融入自然、改造自然的主動性,當然,主要是因為他們有那個條件。農村的孩子熟知桃樹生長、開花、結果的全過程,因為他們親手種了桃樹;他們了解雞鴨、兔狗、牛羊的生活習性,因為他們自己親手喂養。這些說明了,隻有將自己徹底融入自然,才會真正體會到空氣、陽光、山水是那麼讓人珍視,讓人熱愛。城市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多直接動手的機會,但是也不是沒有。比如,讓孩子種一盆花、栽一棵樹或是養上兩隻鳥,找機會讓孩子去鄉下感受生活,去田野勞動、去農村鍛煉……當孩子親身感受到在自己的勞動下,美麗的花草蓬勃生長,可愛的動物健康成長時,他們就不僅充分體驗了勞動的愉快,更願意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毋庸贅言,隻有熱愛自然的人才會熱愛人生。

當孩子對大自然表現出好奇心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保護。例如,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常常會問父母:“這是什麼?”當孩子在這樣問的時候,說明孩子已經對大自然發生了興趣,這時父母要鼓勵孩子思考和發問,盡量解答他的問題,引導他去觀察和探索。父母一定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不耐煩地應付,以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住在高層建築裏的父母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孩子聽到汽車的聲音時,往往會趴在窗戶上麵往下看,如果他看到了汽車,就會興奮地叫“嘀嘀、嘀嘀”。這是因為整天住在樓房裏,孩子缺乏必要刺激的表現。所以,父母應當經常抱孩子到街上瀏覽,讓孩子認識一下社會事物。

對於那些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大自然當然不是那麼難以接近。但是,有些東西是有農村無法感受到的。比如,像是博物館、動物園等有意義的場所,這是一般農村所沒有的。父母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帶孩子去認識一下這些東西。

動物園可以說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那裏有很多動物在平時是不可能看得到的。父母在帶孩子去參觀的時候,應盡量避開節日人多的時間。每次去的時候都要給孩子不同的講解,逐漸提高講解的水平。有的孩子從小就害怕動物,一進動物園就緊張,什麼都不敢看。這個時候,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耐心的幫助,慢慢地消除孩子的緊張感,同時豐富孩子這方麵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