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坐在一旁,靜悄悄的看妃子梳妝成了,便握著妃子的手,走出宮去。上了涼轎,太監抬著,來到什刹海地方,隻見萬頃蓮田,風吹著荷葉兒,翻來覆去,頓時覺得涼爽起來。荷花深處,蕩出一隻畫舫來,宮女們伺候皇帝和妃子上了畫舫,搖到水中央。妃子親采一朵白荷花,獻與皇帝,皇帝接在手中,一手攙著妃子的手,並肩靠在船艙裏,看許多宮女們坐在采蓮船在荷花堆裏鑽來鑽去,齊聲唱著《采蓮曲》。一陣陣嬌脆的歌聲,傳在皇帝耳朵裏,皇帝連連稱妙。停了一會,宮女們采了許多荷花,獻上畫舫來,皇帝吩咐堆在妃子腳下。董鄂妃坐在艙中,四麵荷花圍繞。人麵花光,一般嬌豔。皇帝歎道:“愛卿真可以做得蓮花仙子!”從此以後,董鄂妃經皇帝讚歎以後,宮女們都稱她“蓮花仙子”。當時皇帝吩咐擺上酒來,和妃子對坐,兩個傳遞杯盞。宮女們盤腿坐在艙板上。皇帝吩咐唱曲子,隻聽得一陣嬌聲,夾著弦子聲唱道:
望平康,鳳城東,千門綠柳一路絲韁;引遊郎,誰家乳燕雙雙?隔春波,晴煙染窗。紫晴天,紅杏窺牆,一帶板橋長;閑指點,茶寮酒舫,聽聲聲賣花忙。穿過了條條深巷,插一支帶露柳嬌黃。
一會到了西岸,見岸上萬綠森森,濃蔭疊疊。皇帝說道:“好一個清涼世界!”便攜著妃子,踱上岸去。吩咐宮女太監們隻在岸邊伺候著,不用一人跟隨。他兩人肩並肩兒,手拉手兒,慢慢地走到綠蔭深處的牌坊下麵。皇帝忽然心裏一動,忙把董鄂妃的玉手拉住,親親熱熱的接了一個吻。笑說道:“聯和愛卿,好似民間一對快樂恩愛夫妻。”董鄂妃聽了,不覺撲簌簌的兩行熱淚,從粉腮上滾下來。皇帝見了,越發憐愛她,忙把她摟在懷裏。低低問時,那董妃嗚咽著說道:“臣妾賤同小草,一時得依日光,享榮華,受富貴;轉眼秋風紋扇,拋入冷宮,到那時不知要受盡多少淒涼呢!”皇帝聽了,便道:“愛卿盡可放心,聯得愛卿如魚得水,不但此生願白頭偕老,又願世世生生結為夫婦。真是唐明皇說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卿如不信,聯當對天立誓。說著,伸手按住董鄂妃的肩頭,雙雙跪倒在牌坊下。皇帝道:“皇天在上,我愛新覺羅福臨與妃子董鄂氏,願今世白頭偕老,世世結為夫婦,永不厭棄。倘然中途有變,我願拋棄天下,保全俺倆的交情。”
董鄂妃聽了,忙磕頭謝恩。皇帝扶她起來,董鄂妃趁此奏明:“被洪學士強擄進京,家中還有胞兄名巢民,不知生死如何,天天紀念。求皇上天恩,把巢民宣召進宮,使我兄妹得見一麵,死也膜目。”皇帝當時答應,第二天便下旨給江南總督,宣冒巢民進京。那冒巢民得了聖旨,立刻啟程。
那洪承疇獻董小宛進宮,原想她生性貞烈,一定要死在宮裏的,也是借刀殺人的意思。不料她一進宮去,十分得寵;皇帝依戀著妃子,連日罷朝。他明知董小宛一得寵幸,定要報仇,便想了一條先發製人的計策。他覷便把皇帝私幸漢女,荒廢朝政的話,對太後說了。太後聽了,大怒,便立刻要去見皇帝,洪承疇攔住說:“這事體須得慢慢的解勸。太後不如先下了一道弗旨,禁止漢女進宮,他日搜查宮廷,便有所借口。”太後聽了便依他的話,立刻下了一道鰓旨:禁止滿漢通婚;又不許選漢女當宮女。在神武門內,掛著一塊牌子,上寫:“有以纏足女人入宮者,斬!”一行字。皇帝看了,心中暗暗為董鄂妃擔憂。
過了幾天,冒巢民到了宮裏,董鄂妃在坤寧宮召見,兩下裏自有一番悲喜的形狀。隻因宮女站在眼前,隻好兄妹稱呼;皇帝也把巢民召去,問了幾句話。在宮中賜宴,宴罷,又進宮去和小宛說話;說起從前的恩情,和今後的分離,四行眼淚,和潮水一般似的淌下來。宮中不能久坐,隻得硬著頭皮,告辭出來。臨走的時候,皇帝賞他黃金五百兩,又下旨給江南總督,替他在家鄉蓋造花園,隨時保護。
小宛自從巢民去了以後,勾起了萬斜愁腸,不覺害起病來,終日睡在榻上,自有禦醫調治,皇帝也不時來看望,用好言安慰。小宛正病得昏沉的時候,忽然聽得宮女報說:“太後來了!”慌得小宛出了一身冷汗,忙掙紮起來梳洗。忽見進來四個宮女,不由分說,把小宛橫拖豎拽的拉了出去。隻見太後氣憤憤的坐在房子中間,宮女把小宛推上去,按著她跪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