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終止,流風永存(1 / 1)

1937年1月初,曹雲祥準備赴美國,行程安排好以後,在1月25日致信中國紅十字會,辭去該會秘書長職務。2月7日下午,曹雲祥在出行美國之前,在上海去看牙醫,在回家途中的汽車上突然昏厥過去,不到1小時,因心髒衰竭(一說因腦充血)不幸去世,一說去世時間為2月8日、9日,年僅56歲。過去傳說是死於車禍,其實不是。是在汽車上昏厥,去世於寓所。

曹雲祥去世後,2月10日下午3點,在上海殯儀館入殮,2月16日的上海《申報》第4頁刊登題為“曹樹滋堂鳴謝”的啟事:“雲祥公之喪,辱承諸親友寵錫隆儀,枉駕垂唁,舉殯之日,又蒙躬送,雲天高誼,存歿均感。謹致謝忱、伏維矜鑒。曹宅賬房敬啟。”20日在上海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大禮堂召開紀念大會,100餘人參加;清華同學會等九大組織給他召開了追悼會,曹雲祥的留美同學,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黎照寰博士致悼詞,上海市長吳鐵城將軍參加,清華校友陳錦濤、中國紅十字會董事趙晉卿發表演說,家屬方麵有其侄子曹懋德致答詞,300餘人向他同致最後的敬禮,極盡哀榮。上海監理會(即其後衛理公會)慕爾堂堂主任,上海教會名牧俞止齋牧師祈禱,結束儀式。會場挽聯素幛百餘幅,滿懸大禮堂四壁。其中有抗日民族英雄、上海市長吳鐵城將軍的挽聯是:

熱淚灑神州,想當年挾策,歐西萬裏風雲舒健翮;

英才銷江左,歎此日騎鯨,海上千秋事業付頹波。

前任外交部長王正廷的挽聯是:

具碩學,擅外交,功在淩煙無遺憾;

富熱忱,樂公益,名留青史有餘榮。

22日下午5時,曹雲祥被安葬於上海閘北宋公園路基督教浸理會公墓。

曹雲祥任職單位:青年會、華洋義賑會、中華慈幼協會,紅十字會,“一身行事,恒見其服務精神……經辦之社會事業,有口皆碑,不勝枚舉”。

“能於公私之暇,從事工商改進之著述。始成英文,繼譯國語,稿凡數易,迄以奔走各項事業,未能付梓。”“先生國際宣傳文字極多,惜均未以己名發表,故知者絕鮮。”

曹雲祥被認為是“中國提倡科學管理的第一人……我們稱他為中國的泰勒,也不能說過分”。中國工商管理協會成立之初,財政部長孔祥熙是理事長,後來因為政務繁忙,由曹雲祥接任。曹雲祥說:“科學管理在中國,力量還很薄弱,我不過是播一個種,耕耘的工作,是要你們來完成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上海成立國際問題研究會,曹雲祥被推為理事,擔任出版組主任的職務,他“積極籌劃,建樹頗多。《國際》月刊之編輯,《日本之遠東政策》諸書之編訂,博士均與有力焉。”後來因為對外宣傳的需要,又“經理事會決議,發行英文《中國季刊》”,被聘為總編輯,“出版以來,一紙風行,蜚聲中外”。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對曹雲祥的評價是“先生宅心仁厚,辦事幹練,於社會多匡襄,於友朋多輔導”,“辦事精神,守時勿失,尤為難得”。1935年第10屆遠東運動會開幕之前,召開例行常會,解決種種問題,曹雲祥、沈嗣良代表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和王儒堂先生出席會議,當時日本提出偽滿參加的問題,曹雲祥嚴加駁斥,致使日本的陰謀未能實現。

“晚年致力於紅十字會事業,矢勇矢勤,堅謀卓越,規劃經營,數年來如一日。其服務之時也,即以複興紅會,造福人類為己任”,“慈祥偉度,救世熱忱”,“之於紅會,猶慈母之於嬰兒也”。

《上海青年》發表文章悼念這位多才的博士。科學管理人士撰文說:現在科學管理漸漸的在受人重視了,我們在悲痛曹先生的逝世之餘,同時也替先生遺留下來的事業而高興!我們堅決相信:曹先生的肉體雖已離開這個世界,但是他的精神是永久不會毀滅的!

曹雲祥去世的時候,巴哈伊教的聖護守基·阿芬第發電報給當地(上海)的巴哈伊團體負責人,伊朗籍的奧斯庫裏先生,對於曹雲祥死於突發性心髒病表示震驚,特別表揚曹雲祥令人難忘的傑出服務,並且為逝者家屬和親戚朋友祈禱。這是曹雲祥逝世後得到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