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雪山讚歌(1)(3 / 3)

兩個地方司機用眼神交換了一下意見,就把麵糊糊給小李分了半盆。小李推辭不接,那個年齡大點兒的司機硬把臉盆塞到小李懷裏:“都是拋錨受罪的人,誰跟誰呀!這點麵糊糊又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拿去隻能給你和同誌們塞牙縫!”

小李端著半臉盆麵糊糊回到車隊前,駕駛員們雖然饑腸轆轆,可是你推他讓,誰也不肯吃一口……

車隊的處境越來越嚴峻,吃的問題需要立馬解決,車輛的油料眼看就要斷線,有些戰士的手腳也開始凍壞了……張洪聲心急如焚,他對張功說:

“我們必須派人下山設法與西藏軍區或蘭州軍區取得聯係,不然我們會凍死餓死在山上的!”

張功也滿臉惆悵地說:

“派誰去呢?哪個駕駛員有這個能耐和膽量?”

“我已經考慮好了一個人選。”

張洪聲說的這個人選就是一連三排副排長王滿洲。

王滿洲給張營長最初留下好印象是在團隊上高原執行第一趟任務途中。當時,車隊行駛到柴達木盆地的橡皮山下,途中小憩,張營長聽見前麵蕩起洪亮的號子聲,那聲音像鑽天楊一樣,直上青天。他上前一看,隻見一個粗壯結實的漢子正在組織戰士們推車上坡。戰士們每把車往前推動一步,就用三角木頂上車輪。再推,再頂……直至一步一步把車逼上坡頂。推車的動作完全合著那漢子號子聲的節拍,鏗鏘,整齊,顯得他的指揮格外氣派,有力。事後,張營長一打聽,方知那漢子叫王滿洲。後來,張營長又多次與王滿洲接觸,更了解他,知道他在戰士們中間之所以有很高的威信,緣於他高超的駕駛技術,是全連的技術能手。

這時,張洪聲對副團長說:“我考慮再三,把下山聯絡的任務交給王滿洲。他會出色地完成任務。”

隨後,張功找到王滿洲,告訴他:“我坐你的車,咱們一起下山到安多兵站去。”

王滿洲挑了一台技術狀況最好的車,加足油,開著下山了。

不見鷹飛翔。

雪峰把車輪托得很高很高。

雪山上沒有路,隻隱隱約約有一行歪歪扭扭、深深淺淺的手推車輪印以及零零散散的腳印。想必是道班工人留下的痕跡。但是他們沒有鏟除公路上的積雪(無法鏟呀!)。張副團長坐在王滿洲身旁。不時地指著車前的印跡對王滿洲說:“那是道班工人給我們引路,你就跟著它走,準保沒錯!”有時印跡突然不翼而飛,肯定被大風卷走了。他就對王滿洲說:“慢一點,停車!咱下車找找路……”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在暴風雪封困的唐古拉山上,下山尤其難。路麵陡又滑,路線也不清楚,翻車、陷車隨時都可能發生。王滿洲穩把方向盤,輕踩油門,汽車像一頭發怒的獅子,撲撞著路上不時出現的雪牆。好不容易遇到一段較平緩的路,他才能換上高速檔快走一會兒,更多的時候是三步一停,兩步一推……

三十年後,我就唐占拉山這次暴風雪的遭遇分頭采訪了已經從青藏兵站部部長崗位上退下來的張洪聲,以及接任張洪聲就任部長的王滿洲。重提艱難歲月,他們都感慨萬千,但又顯得十分平靜。

張洪聲說:“在當時那種道路險要的情況下,我們派人開車下山當然是一件冒風險的事,弄不好就會車翻人亡。但是,我們被逼上了梁山,別無選擇。派人下山雖然有風險,卻有可能救出兩百多人。呆在山上等待援軍,等來的必然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