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執政者要清廉為官,以身作則,這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也是德政的起點。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教過很多弟子,其中有些弟子做過縣宰之類的小官。
有一個故事記載說,子路做蒲縣的縣宰,過了三年,孔子正好路過,就去看他。孔子進了蒲縣縣境,四下一看,說:“子路這個人不錯啊,一看就知道他謙恭有禮,誠實無欺。”
又走了一段路,進了縣城,四下一看說:“子路做得不錯啊,一看就知道他誠實有信,而且能夠寬恕待人。”接著走,走進子路的縣衙,四下一看就說:“看來子路明察秋毫,做事果斷。”
孔子這樣大讚子路三通之後,陪他一起來的子貢就越來越奇怪。子貢問:“老師啊,你到現在還沒見著子路,一路上已經誇他三遍了,到底為什麼啊?”
孔子說:“你看,我們一進入縣境,就發現兩邊田地都耕種得整整齊齊,溝渠挖得很深,道路非常通暢,這說明子路謙恭有禮,能夠調動百姓,所以大家才會盡心竭力。我們再往裏走,進了縣城,你看房屋都整整齊齊,沒有破敗,街道很幹淨,樹木都很茂密,這說明子路為人篤誠有信,以身作則,所以民風淳樸。接著呢,我們進入縣衙,你看這裏麵居然很清閑,也沒有什麼人來告狀,這說明子路一定觀察仔細,做事果斷,把所有的訴訟都處理完了,所以不會成天有人在這兒鬧事打官司。所以,我誇他三遍,不為過吧?”
這個故事不見於《論語》,而是記載在別的資料裏,但是它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孔子的為政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政績不一定要表現在口頭上說我做了哪些事,真正的措施一定要落實在具體效果上,所以你去看效果就行了,當然就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在孔子這裏,一切用事實說話,一個好的治世之道要反映在國泰民安上,反映在老百姓的利益上。
孔子的學生到底做出了多少政績,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在我們的史書裏,記載了很多官員的事跡,而在他們的治世之道中,德政思想一脈相承,從未斷絕。
大家都知道晏嬰吧?他在齊國做大夫的時候,正直廉潔,一直是劣馬拉著破車上朝,根本不用什麼寶馬香車。齊景公看在眼裏,就很奇怪,問他:“是不是我給你的俸祿太低啊,你為什麼就這樣破車劣馬上朝呢?”
晏嬰說:“仰仗君上您的恩賜,我的家室都能安頓,我的朋友都有依靠,生活一切都不錯,有這樣的破車劣馬每天拉著我來上朝,我已經很知足啦!”
齊景公想,這晏嬰說的是不是謙辭啊?齊景公專門找了華麗的車馬,派一個叫梁丘據的人給晏嬰送去。梁丘據把車馬送到晏嬰府上,晏嬰就退回來,再送去,再退回來,往返了好幾次。
這時候,齊景公臉上有點掛不住了,就把晏嬰找來問:“你這是什麼意思啊?如果你一定堅持不坐華麗的車馬,那不是逼著寡人也不再坐這樣的車馬了?”
晏嬰很誠懇地回答:“我們現在世道太平,老百姓衣食富足,但是富足之後,最怕的是他們失去了廉恥之心。光有外在的奢華,是不能夠讓一個清明世道長久下去的。那些華麗的車馬,您可以坐,其他高官也可以坐,隻不過我是不想坐,因為國家委我重任,讓我下臨百官,那麼我就要以身作則,不然我怎麼能夠要求別人清廉呢?我有破車劣馬來代步就已經足夠了,千萬不能因為我的奢華而讓百官、百姓失去了廉恥之心。”
齊景公一聽,大為感歎。
在中國曆史上,晏嬰的口碑很好,他的故事流傳很廣。其實,晏嬰就是以他的行為印證了孔子所說的一個樸素的道理—一個執政者自身很正,那麼他的政令才會暢達無阻。
我們知道,中國的文人是“學而優則仕”,學習了知識之後,不是拿來炫耀的,而是要為國家、百姓做點事情。中國古代有太多的文人,都隻不過是失意的政治家;而太多的政治家,都隻不過是得意的文人。中國曆史上,文人與政治的關係從來就沒有撇清過。
有些曆史人物,大家可能覺得他們就是文人,但是其實他們都有過做地方官的經曆,曾經治理過一方百姓。比如說,白居易,曾在杭州做官,他修堤,興水利,讓當地整個的經濟發展起來,人民非常富足。後來調走的時候,白居易帶走了什麼呢?他僅僅從天竺山帶了薄薄的兩片石頭,還寫了一首詩,詩雲:“三年為刺史,飲冰複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我在這個地方做了多年的刺史,操心政務,現在要走了,留一點記憶吧,那麼就從天竺山上取得兩塊石頭帶走吧,這可抵得上千金,千萬不要損害我多年為官的清白名聲啊。
後來,他又做蘇州刺史,臨走的時候還是這個習慣,在洞庭湖邊又找了兩塊石頭。這兩塊石頭很大,是抬著進府的。白居易將它們洗幹淨,一塊石頭做了他的琴架,另一塊石頭呢,估計是凹陷的,所以用來儲酒。你看,琴棋書畫,詩酒流連,這是一種文人的做派。
白居易拿得這兩塊石頭,很高興,寫詩說:“萬古遺水濱,一朝入吾手……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他說:“這兩塊石頭啊,多年以來一直被扔在洞庭湖邊,而現在到了我的手裏。它們雖然不能說話,但陪伴著我,我們三個就像是朋友呢。”白居易就是這樣留一方大自然的信物,讓自己的心情醞釀其中。
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為官時的品格。他希望得到的是什麼呢?是清風明月,是一顆恒常之心,是為一方百姓做完實事之後的坦然,而不是要什麼珠寶、財富。可以說,儒家思想中的德政理念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