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演講前的訓練
師範類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前,都會有兩三個月甚至是半年的實習期,在這段時間裏,他們首先要按小組劃分,在各自小組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每天或者每周進行試講或是試聽。所謂試講,就是每位同學各自單獨站上講台練習講課,其他同學和指導老師一起聽講並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這樣的訓練對一直在學校裏學習理論知識的學生來講,是正式走上教師崗位的有效訓練方法,演講同樣如此。我們看到很多演講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研究主題、內容、材料或者幻燈片等方麵上,然而等到他們真正上台演講時,卻總是沒有表現出理想的效果。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
其實就是想的內容、寫好的內容和最終演講表達出的內容有偏差。最重要的一個方麵在於他們太注重於演講過程中的內容,而忽略了演講前的模擬訓練環節。每一場大型音樂會舉辦之前,樂團的所有團員都要經過成百上千次不厭其煩的彩排,這也無法完全保證正式演出時的分毫不差,更何況是現場不可控因素較多的演講?可是演講前的模擬排練,卻又是極其容易被大多數演講者忽略的一件事。隻有在私底下經過多次的預演和排練,才能盡可能避免在正式演講過程中出現詞不達意等臨場錯誤,從容地麵對演講過程中出現的隨機突發狀況。
李開複先生作為微軟全球副總裁,他非常重視演講以及演講之前的預演訓練。他曾經解釋自己每次演講取得成功的秘訣就是“231工程”,這是由他本人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預演訓練方法。具體來講就是他要求自己每個月都要進行2場演講活動,在正式演講之前他至少要排練3次,待到正式演出之時,還會邀請一位朋友前去旁聽,之後給他提出改進的意見,從而不斷進行經驗的積累和演講能力的鍛煉。
另一位總裁則是喜歡在演講稿還沒有定稿之前就開始進行預演訓練,在準備過程中,他先是花費一定的時間來調查聽眾都有哪些方麵的聆聽需求,然後開始確定論點,隨後再進行演講稿的撰寫和演講環節的設定,最後他會進行第一遍預演:想象這是一場真正的演講,有聽眾坐在下麵,從開頭講起,反複琢磨語氣的停頓、情緒的表達以及幻燈片音樂是否恰當等問題。此後,還會進行預演後的修改和調整,在正式演講之前再進行最後的預演,使自己做到胸有成竹地站上演講台。因此,對於初次進行演講或者演講基礎比較薄弱的人而言,演講之前通過一定的方法對自己的演講技巧進行實踐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們可以一個人大聲反複地朗讀自己的演講稿,看是否有邏輯問題或者詞語搭配不當,待確認無誤之後,再背誦通篇演講稿,以保證自己對於所要演講的內容了然於胸;其次,為了防止忘詞等情況發生,可以在演講稿的基礎上再準備一個寫有演講主要內容以及關鍵處銜接內容提示的提綱;再次,準備一塊手表來進行演講時間的控製,一般來說,預演的時間都要比正式演講時要慢一點,尤其要注意語速、音調、音量以及節奏的掌控等問題;最後,找幾個在演講方麵具有豐富經驗的人作為聽眾來進行現場模擬演講,請他們進行現場指導和糾正。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準備一台攝像機或者錄音設備將預演過程錄下來,在回放中自己尋找不恰當的地方,之後再進行反複修改和練習。
格林說:“你不能隻坐在房間裏背誦演講稿,必須去預演,模仿真實的演講,這樣才能達到預演的目的。”卡耐基總結演講成功經驗時曾說:“一切成功的演講,都來自於充足的準備。”毛主席則說:“不打無準備的仗。”因此,不要因為害怕麻煩而忽略了演講之前預演這個重要環節,也隻有經過了預演的重重煎熬和磨煉,我們才能更加自信地站在演講台前,麵對聽眾進行一場“有準備的戰爭”,事前所有的準備隻為贏取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