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春花秋月不得了(1)(3 / 3)

可惜了鳳姐啊,若是多讀點書,就可以告訴別人,自己也是每一小劫加三百年才會出一個的才女,而不是整天拿著本《讀者》晃悠來晃悠去,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沒文化似的。

當然同樣可惜的還有李煜。

因為在趙匡胤看來,革命雖然不是請客吃飯,但讓敵人請客吃飯也能達到自己革命的目的。受到尊崇的小長老旋即向李煜灌輸“輪回轉世”、“因果報應”的概念,隻要你對於拜佛舍得花錢,下輩子自然還會投胎富庶之家,可以盡情寫詩填詞泡妞,於是李煜就從有限的財政收入減掉進貢北宋與購鹽所需後中不斷再撥巨款興建廟宇,讓南唐數萬僧尼提前1000年過上了咱們現在還在為之努力奮鬥的小康生活,同時李煜本人也帶著小周後天天對佛磕頭,乃至腦門上都結了硬痂;甚至日後宋軍在曹彬率領下圍困金陵數月,李煜都一直躲在深宮研究佛法,等到某日突然看到城外宋軍的鋪天蓋地的旗幟時,方才大驚失色,下藥毒死了這個騙了自己多年的和尚,當然也有另外的故事版本是說小長老名叫江正,而且最後在被毒死之前早就偷偷逃掉了。

早幾年徒步曾經和人討論過一個問題,針對當時台灣領導人陳水扁的頑固態度,有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解決台海問題的辦法,當時有朋友提出了一個極有遠見並且一勞永逸的策略:咱們應該派一萬名黨員過去,先從精神上腐化他們,再從經濟上吃窮他們!

滿座聽眾轟然叫好,徒步也不禁撫掌感慨:這個辦法真是太有效了。

但是等日後看到宋史中一千年前的趙匡胤竟然采取了同樣的戰略,而且隻用小長老一人就完成了咱們今天需要派一萬名黨員才能完成的任務,徒步還是忍不住歎息,咱們黨員的戰鬥力還是太弱了。雖然昔日的南唐和如今的台灣人口差別巨大,平定江南時候的南唐計人口327萬(按照每戶五口計),約是如今的台灣人口2300萬的七分之一;同比計算,咱們隻需要派出七名優秀的黨員就足以把台灣問題解決了啊。

而抵達南唐的小長老完美地實踐了這位朋友的策略。在完成從精神上腐化李煜的目的之後,小長老開始了第二階段任務,就是從經濟上吃窮南唐。不光自己穿名牌袈裟,戴瑞士手表,開寶馬汽車,比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還瀟灑,而且還讓李煜為自己的徒弟在牛頭山建數千間住房,每天吃的食品都是進口貨,並且吃不完的全扔掉,第二天接著供應新鮮的,就像當初奧運期間住在中國奧運村裏國外的運動員那樣——唯一的差別是南唐老百姓雖然粗茶淡飯,卻未必和如今老百姓一樣,在奧運村裏人們吃著純天然食品的同時,自己仍然吃著轉基因的大豆油,富含各種礦物質的地溝油,以及其他。

李煜也不傻,見導師鼓勵自己六根清淨節衣縮食,可他自己卻是如此奢華鋪張,於是忍不住向其表達疑問。小長老免不了又是一頓教訓:看,這就是你讀經書不認真了吧,你回去仔細讀讀《華嚴經》,就知道佛祖也是愛富貴的!

詩人李煜哪裏還能有什麼對答的言語?

麵對李煜的不務正業和南唐的日漸式微,眾多大臣也給出了各式各樣的表演。緊跟領導步伐虔誠信佛的自然不在少數,采用“非暴力不合作”手段的也大有其人,當然言辭激烈上書批駁且奮不顧身的也不可或缺。第一類的馬屁精自然在任何朝代都不缺乏代表性,也就沒有必要花費筆墨做一番描述;第二類人物的代表是前文曾經出場過兩次的韓熙載,這位昔日的升州太守和鑄錢使應該是智商和情商都超越了時代,曾經不但讓後周使臣陶穀狼狽而逃,而且研究出了以十倍麵額的鐵錢代銅錢流通的貨幣政策,隨後麵對李煜對佛教的真切感情,這位悲觀主義者采用了日後在印度被甘地發揚光大的應對方法:非暴力不合作。

李煜知道這位大臣的才能,所以曾經打算任命他為宰相。

可韓熙載卻從悲哀的現實中預見到了南唐的未來,在他看來,誰當宰相都改變不了這個國家的命運。於是很快韓熙載從一位上進的中年人變成了一個醉生夢死的墮落之徒,不但在家裏養了四十多個歌伎,而且任憑這些歌伎跟那些客人打情罵俏,攪作一團,社會影響極差;而且把每個月的工資都一分不留地分給她們,自己需要花錢的時候就開始玩行為藝術,穿得破破爛爛,手提破琴,背著竹筐,化裝成沿街乞討的盲人,到各個姬妾的門前去討錢。

這些傳聞很快傳到李煜的耳中,於是他命人去收集一點證據回來,看看傳聞是否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