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位大名鼎鼎的前輩,李煜自然是知道的,桀的名氣已經大到成了“殘暴”的代名詞,至今還有“桀驁”之說;而酒池肉林,比幹挖心,都是拜紂王所賜,家喻戶曉;至於孫皓,更是具備借鑒意義,因為此人是孫權的孫子,吳國末代皇帝,當西晉大軍殺來的時候,他還忙著在宮中剝人皮、剜人眼,後被俘投降,更重要的是,這事就發生在不足七百年前,地點南京。
好脾氣的佛教徒李煜終於怒了,這時又有大臣告訴李煜,潘佑這種惡毒攻擊陛下的言語背後,絕對有人煽動,我看他朋友李平嫌疑不小。
李平也是像韓熙載一樣是外來戶口,祖籍幽州,算是趙普的老鄉,於李璟當政時偷渡至南唐的,曾擔任南唐農業部長。任上為了解決南唐貧富兩極分化的問題,曾經向李煜建議恢複古代的井田製,勒令富人退出奪占窮人的土地,同時依《周禮》造民籍、牛籍,全國範圍內大量開荒種地。這個措施並不意外地很快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堅決反對,改革失敗的李平也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釘。加上李平平時喜好談神論鬼,好結交江湖術士,跟篤信佛教的李煜談不到一塊,也讓李煜感到不滿。
既然這樣,那就一鍋端了。
於是李煜先派人去抓了李平投入大牢,隨後又派人去抓潘佑。自由慣了的潘佑沒想到老上級這次來真的了,絕望之中在家自殺,不久之後,改革家李平也在獄中上吊自殺了。
聽到兩位文臣自殺的消息,李煜突然感到有些眩暈。因為就在此前不久,他還賜死過一位武將,林仁肇。
作為南唐第一名將,林仁肇的身材是很特別的,體魄雄健,驍勇善射,膂力過人,有《終結者》中施瓦辛格之風。不過林仁肇行事風格有點非主流,曾經在胸前紋了一頭猛虎,故號稱“林虎子”。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柴榮率軍攻淮南途中於正陽橋與南唐軍激戰,林仁肇帶領一千敢死隊員去焚燒此橋,結果風向突變,焚橋不成,撤退時他單槍匹馬在後麵斷後。後周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指揮神箭手凶猛射之,不料卻被林仁肇一一撥開,張永德見狀驚奇,急令退兵。
而在開寶四年(971年),這位勇敢的“林虎子”曾經向李煜提出過一個建議,他說現在宋軍主力正在潘美的率領下用火箭射劉鋹的大象而脫不開身,淮南地區防備薄弱,咱們可以抓住機會打過長江去,把當年被柴榮搶走的失地都給奪回來;而且為了防止給國家添麻煩,你可以在我起兵的時候將我全家老小給抓起來,對外宣布我的軍事行動跟朝廷無關,是我自己搞叛亂,這樣若是攻打淮南成功,則國家得利;如果失敗了,你可以將我全家問斬,然後請罪於宋,而不用擔當責任。
一直到今天,很多人看了林仁肇這番建議,仍然對他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甚至連性命都置之度外的精神而大唱讚歌,不過徒步還是以為這是個餿主意,好比對弈時候你在局部大搞偷襲,多吃了對方好幾個卒子,可是下棋的最終勝負,幾個卒子起到的作用卻總歸有限;宋軍還在劉鋹家門口的時候固然可以放著淮南給你搶回去興奮幾天,可收拾完了大象再回來的時候,日子就未必有這麼好過了,難道林仁肇的皮比大象還結實嗎。
這樣的建議自然被李煜拒絕了。趙匡胤雖然沒學過物理,卻不缺乏常識:南唐內部若是有人搞叛亂,那自然先攻打金陵,這就跟牛頓站在六樓扔蘋果,蘋果要掉到地上一樣正常。可如今南唐的叛亂卻不打金陵而攻淮南,那豈不是跟牛頓扔下蘋果卻掉到天上去一樣不正常。
不過林仁肇的這個建議雖被李煜拒絕了,卻很快傳到趙匡胤的耳朵裏,跟領導對著幹的人是沒什麼好下場的,所以很快就在一年後(開寶五年閏二月,972年)被趙匡胤設反間計弄死了——史書上的記載,是說趙匡胤想辦法弄了一副林仁肇的畫像,然後趁著李煜派七弟李從善進京朝貢的機會,領著他來到掛著林仁肇畫像的殿中,問他:“認識這人不?他已經跟我混啦。”李從善自然認得,然後趙匡胤說,林仁肇早就向我們投降了,畫像就是拿來的信物,至於以後嘛,趙匡胤指著不遠處一幢宏偉的空房子:這個大房子,就是為他而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