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讀懂別人。當他人身上四種不同的性格特點都很明顯且容易混淆時,如何區分他們真正的性格和表麵的假象,也就是“讀心術”。
“修煉”:做得更好。是指如何改掉自己的缺點,拓展自己本身缺少的力量,讓“影響”:如何相處。也就是性格色彩強調的人際關係的“鑽石法則”,怎樣增強自己的影響力,用不同的方式去搞定不同性格的人,官方語言就是如何與任何人都能和諧友好地相處。
這四個板塊涵蓋了你幾乎能想到問我的所有專業問題,所有問題幾乎全部都可以歸類到這四大研究方向中。
因我好讀武俠小說,於是假設“性格色彩學”是門武功絕學,把四個板塊比喻為四門不同的武功。在這四門武功中,它們的規律如下:
“洞見”是最基本的。因為所有人學習和了解性格色彩首先都會思考我的性格到底是什麼,搞清楚自己永遠是人一生的功課。
“洞察”是最常用的。舉凡色友或讀者,平時大家聚會,總是第一句話劈頭就問你是什麼顏色啊?
這已成為了眾人的一種共同語言。
“影響”是最實用的。因為大多數人最感興趣的都是怎樣搞定那些很麻煩或自己在意的人,那些人可能囊括了從自己的老板、下屬、客戶、伴侶到孩子的所有人。
“修煉”是最困難的。當然也是最痛苦的。但是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缺點,我們的人生就會付出代價,直到我們無力再付出為止,所以坊間才有那麼多的書教你該如何這樣如何那樣。
這四門武功既獨立又相互聯結,密不可分。更加有趣的是剛好與《老子》三十三章所述一一對應,老子雲:“知人者智,自應。”老子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四句話到底與性格色彩學有何關聯呢?拆分開來看,奧妙盡在其中。
“洞察”=知人者智;
“洞見”=自知者明;
“影響”=勝人者有力;
“修煉”=自勝者強。
連在一起,性格色彩可以看成是教人如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一門大學問,並且每門功夫都能單獨分開另起爐灶,衍生出來四門不同的學問,並且門門都可做到極致中的極致!
按照我們培訓課程的分類,不同培訓課程的功能不同。基礎培訓專攻“洞見+洞察”的功夫,大多數人可以通過這個課程看清自己,理解他人;而進階培訓主要承擔“修煉+影響”的使命,同時兼顧了“高級洞見+高級洞察”的功能,因為對於那些後天受到強大影響的個體而言,要迅速判別真正的性格色彩並不容易。
古人曆來強調知行合一,“洞見+洞察”這兩者本質上都屬於“知”,而“修煉+影響”都屬於“行”。武林高手都講究內外兼修,“洞見+修煉”都麵向自己,走內功;“洞察+影響”都麵向別人,走外功。以知行合一而言,當您看完《色眼識人》《色眼再識人》這兩本書,您已有了“知”但還沒“行”;以內外兼修而言,您的“內”“外”功都已各學了一半。
上麵這些內容,也許您現在看得有些繞,但日後便知,以上就是性格色彩學核心中的核心,本質中的本質。至於您可能關心的性格色彩婚戀、性格色彩子女教育、性格色彩領導力、性格色彩團隊建設以及無數熱點話題,其實隻不過是這四大功夫中的一小部分。
我想明白這個道理是在2008年年底的第六次講師培訓。那天我穿著一件破舊的綠毛衣,在虹橋路的一個老洋房的會議室中,一邊手舞足蹈,一邊任意遐想,那一整段話當時全部錄下來了。說完,我對大家說,這一刻就是曆史,時間必會驗證此刻的偉大意義。
樂如其人
——不同性格色彩的音樂家與他們的音樂
文如其人,從文字中可推敲出作者的性格;功如其人,“蘭花拂穴手”這樣好看又好用的功夫自然產自黃藥師這樣追求完美的清高之士,而歐陽峰這樣霸氣縱橫不講求形式的實用主義者卻直接用蛤蟆功橫行武林。音樂也如出一轍,音樂家性格不同,音樂風格也不同,聽音即可識人。好比江湖人稱,莫紮特的音樂如果演奏不好,就聽不出是莫紮特;而貝多芬的音樂,不管演奏者水平高低,都能聽得出是貝多芬。究其根源,蓋因貝多芬的音樂充滿陽剛,給人震撼,到死都是一個史泰龍的形象,這與他本人不斷與命運抗爭且發誓“就是聾子也要作曲到底”的黃色性格有關。這種性格從頭到尾都相信人定勝天,衍生到貝氏音樂,一直散發著從絕望到鬥爭,到平靜,再到凱旋歡樂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