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與道(2)(3 / 3)

多年以前,我對舒曼評價肖邦的那句話很是不解,後來才知道完整的全句是:“要是俄國沙皇知道在肖邦的作品裏包含對他多大威脅的話,他一定會禁止這些音樂的,肖邦的音樂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多年以後,才讀懂藍色性格的內心深處有種沉默的力量,即使安靜,也是力量,像《越獄》裏的Scofield一樣的力量。

色到深處情更濃

——《色裁紅樓》推薦序

想當初,曹雪芹老爺子鬱悶離世之時,絕沒想到自己留下的“紅樓”,不僅衍生為一門學問,開發後人智商,還滋養了眾多粉絲的情感空間。雖然曹爺的粉絲山頭林立,有時還相互對罵乃至拳腳相向,但架不住陣容巨大,後人輩出,因此曹公作為文壇泰鬥所受的尊崇,無人能及。

原本我也想來湊這個熱鬧,可惜我個人對《色武俠》的興趣更勝“紅樓”,對我來說,性格色彩學向來不缺可圈可點的個案,古往今來的悲歡離合,隨手拈來皆是小事一粧,但如果想物色一個最為博大精深的案例,非“紅樓”莫屬。2006年,《色眼識人》問世的那一刻,我夢想若誰能完成“紅樓人物性格色彩”的工程,提供給紅學愛好者一個史無前例的角度,從性格色彩去詮釋“紅樓”各人物的命運必然性;與此同時,也讓普天下不了解《紅樓夢》的讀者,能通過喜聞樂見的性格分析方式開始萌生對紅學的興趣,善莫大焉!

此人便是方曉。

方曉有此膽識,源於自幼博覽群書,且更酷愛“紅樓”。愛“紅樓”者古往今來,不勝枚舉,當代近代,就有讓“紅樓”人物婀娜入畫的戴敦邦,《張看紅樓》的奇女子張愛玲,電視上煞有介事宣講的也比比皆是。而《色裁紅樓》的獨特之處在於讀此書,每翻一頁,如同方曉扯張凳子坐在你麵前,跟你娓娓道來,邀你一起傷春悲秋,引領你體驗紅、藍、黃、綠四色性格處世的人生哲學。如果你想做一個《紅樓夢》的好讀者,那麼在讀完《色裁紅樓》後再回頭分析裏麵的人物,就會輕而易舉地歸納出都是性格色彩惹的禍。

雖然接觸性格色彩學之前,方曉便有了文青的潛質,但敢於用性格色彩學闡述“紅樓”,這意味著方曉至少要有三個本錢:首先,要對《紅樓夢》的細節鞭辟入裏;其次,要深諳性格色彩學的真諦;第三,文字不能太理論太呆板。

前者,方曉幼功深厚,2002年開始被網友廣泛流傳的“史上最全紅樓夢人物關係圖”,正是方曉以“吳蓉生”的筆名傳世的牛×之作,這讓他在本書列舉案例時不需思索案例的出處,隻需斟酌用哪個最能說明問題。書中使用性格色彩學的地方比比皆是,不僅論據翔實,而且解析到位。比如這段,分析藍色黛玉:

黛玉用情專一,自然也容不得情人用情不專。

癡情和小性、信任和猜疑,本就是硬幣的兩麵,寶玉的招蜂惹蝶更加劇了這種敏感和猜忌。在這種敏感和猜忌的高度情緒化壓力下,藍色性格很容易陷入低落、自憐和抑鬱。中發之於外,林妹妹第一動作就是耍小性子,要不發脾氣,要不就哭,寶玉就隻有立刻乖乖低頭的份。

其次,方曉不僅喜聞善問,且樂於每日做頭懸梁、錐刺股的宅男,其用功與恒定性打破了紅色性格在寫作節奏上率性而為、忽上忽下的規律。這樣刻苦的結果,是《色裁紅樓》一書有著嚴謹的性格色彩邏輯體係,這在目錄中就能看出端倪。除了職場紅人鳳姐出場較晚外,所有章節的排列都環環相扣、引人人勝,比如“寶黛戀愛報告”,相信小資美眉們會爭相傳閱,先睹為快;而“寶黛婚後會怎樣”又將再次吸引纏綿少婦們掩卷內省,沉思良久。

第三,對大眾而言,越深奧複雜的理論越不易傳播,性格色彩學的傳播強調複雜事物簡單化,方曉雅致而不乏幽默的語言為這一核心原則提供了強大保障。比如這個題目,“有文化的焦大,會不會成為屈原”,看著就想樂。再看下麵這段,黛玉如何應對寶玉的多情:

丫鬟輩如襲升了級,大不了也就是個妾,黛玉自不在意,還趕著襲人叫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