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會吃飯,你就會成佛57(2 / 2)

第四,禪是一條道路。

禪既然是個方法,有了這個方法,就有路可循。是一條什麼路呢?禪是開發智慧之路。禪是掙脫桎梏之路。禪是追求解脫之路。禪是圓滿生命之路。

我們的生命有很多缺陷,這些缺陷都是自己製造的,並不是我們本有的。之所以有很多缺陷,就是因為不能夠覺悟,不能夠回歸生命的當下,總是心外求法,向外馳求,所以不得圓滿、不得自在、不得解脫。

千萬不要在桎梏之外去求解脫,不要在生死之外去求涅槃,不要在煩惱之外去求菩提。解脫是一種無限的自在,是一種徹底的自由。這種徹底的自由自在在什麼地方?無限就在有限中實現,涅槃就在生死中尋求。生死與涅槃是不二的,無限與有限是不二的,煩惱與菩提也是不二的。其中隔了些什麼呢?隔了一些無明,即分別心。你當下超越了它,“不二”就能實現。所謂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有限即無限,就是這個道理。

禪的這個道路,就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具足如來智慧德相,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來開發它?禪告訴我們,有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拈來便是:“當機立斷,直下承當。”

第五,禪是生活的藝術。

一般人的生活,基本上不具備禪的超然性、超脫性,不具備禪者的喜悅安祥,都是在痛苦中掙紮,談不上什麼生活的藝術,無非柴米油鹽妻兒老小。學佛的人有煩惱,不學佛的人煩惱就更多,痛苦就更多,可以說是一言難盡。生活當中哪有什麼藝術啊!即使是藝術家,他的生活也並不就等於是藝術;也不等於是演戲,演戲是比較輕鬆的。

但是禪者的生活,那真是一種藝術。在這裏,我想提一提趙州和尚,趙州祖師。他一生活到一百二十歲。翻開他的語錄一看,就可以發現,他的一生真是藝術化的生活。他是一個極好的藝術形象,超脫、自由、自在。人家來向他請法,問怎麼樣修行,他說:“你請坐一會,我還有點事要去做。”去做什麼呢?他到洗手間去。從洗手間回來了,他再對那位參訪者說:“你要知道修行這件事,別人是無法代替的,連我要上洗手間這一點小事別人都代替不了。修行這麼大的事情,光說是不行的,一定要自己踏實去做。”他用這樣的方法來說法。多瀟灑,多自在!

第六,禪是真正的快樂。

禪最終的目標,就是要達到永恒的幸福,得到真正的快樂。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禪能夠把生命固有的一切活力釋放出來。我們隻要通過禪修的方法、通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樣一種超然體驗,就能夠把我們生命固有的一些能量活力釋放出來,最後就能真正一切無礙,究竟解脫十方世界。有緣即住,無緣即去,莊嚴國土,利樂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