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易》看來,防患於未然的關鍵在於個人主觀上的道德修養。《乾》卦九三爻辭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君子白天進德修業,晚上反省憂慮,就不會有什麼災害降臨到自己身上。隻要自己修德謹慎,就能防患於未然。管理者必須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心正意誠,做決策才能準確,真正做到趨吉避害。
防患於未然實際可行的、能操作的具體技巧就是“早辯”。《坤·文言》卦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任何突發情況都是由微小的量變積累而成的,所以隻有及早察覺,“早辯”,才能免於禍患。
比爾·蓋茨有句名言:“微軟距離倒閉永遠隻有14天。”世界上一切都在變,隻有變是不變的。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任何企業都麵臨這樣的困境:雖然今天可能有著獨家經營的優勢,但很快就會有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更先進的設備出現。因此,對於所有的企業管理者來說,繃緊每一根神經,樹立憂患意識,高瞻遠矚,瞄準市場,把握好前進的方向是其必備的素質,應該以“變是惟一的不變”的真理來不斷鞭策自己。
第三,加強道德修養以獲天佑
注重領導者的品質修養是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點。從《周易》開始,中國古代思想家就為人們設計出理想的人格模式,其主要內容包括:天人合一的主客觀念、剛健有為的積極態度、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仁義禮智的道德修養、不怕困難的堅強意誌、自我節製的調節能力、光明磊落的寬廣胸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剛柔並濟的處世策略等。
《周易》從漢代就被尊為《五經》之首,為中國思想體係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為領導者提供了一套全麵、完整的管理謀略,如天人合一主要解決人與自然的關係,剛健有為是處理各種關係的總原則,仁義禮智主要解決人際關係。《周易》描繪的是君子、聖人共同的理想人格,也是今天管理者的人格基礎。
領導者身處組織體係的高層,肩負著組織發展的重大使命,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可能關係著組織的生死存亡,因此,領導人必須加強自我修養,以身作則,不斷修煉自己,增加個人魅力,從而贏得人心,更贏得成功。
《周易》中的管理智慧
原典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周易·乾卦》
[譯文]君子白天進德修業,晚上反省憂慮,就不會有什麼災害降臨到他身上。
原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卦》
[譯文]天道運行周而複始,永無止息,誰也不能阻擋。君子應效法天道,自立自強,不停地奮鬥。
原典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周易·坤卦》
[譯文]蘊涵美德,恪守正道,這樣,從事王者之事,即使沒有成功也會有一個好的終結。
原典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坤卦》
[譯文]坤象征大地,君子應效法大地,胸懷寬廣,包容萬物。
原典
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周易·蒙卦》
[譯文]啟發蒙昧的人,適宜用刑罰,使他得到警戒,擺脫牢獄之災,如果不這樣,必然有災禍。
原典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周易·謙辭》
[譯文]恭順而又謙退的君子被用來做大事是吉利的。
原典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卦》
[譯文]君子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說話要有根據和內容,行動要有準則和規矩,而且能夠守恒不變。
原典
“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屍”,使不當也。
——《周易·師卦》
[譯文]“委任有德長者統率軍隊戰無不勝”,表明以中道行事,行為有法度,必然獲勝;“委任無德小人將運送戰死者的屍體,大敗而歸”,說明用人不當,必招致大敗,將自食惡果。
原典
澤上有水,節。君子以製數度,議德行。
——《周易·節卦》
[譯文]大地上彙集了很多水,而上天還在下雨,但上天是有節度的,會停止的。君子應該知道天象的變化,懂得陰晴雨雪的交替是天的節度。因此,君子應當效法節卦的義理,製定典章製度和必要的禮儀法度來作為行事的準則,以此節製人們的行為,之後才可以議論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