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後記 我的心路,我的三十年(2)(1 / 3)

在黨校期間,由於教學和研究的需要,我繼續堅持大量讀書,同時,在這期間也真正開始了我的研究與寫作。目前,已先後在《光明日報》理論版(4篇)、《農業經濟問題》(4篇)、《戰略與管理》、《中國農村觀察》、《經濟學家》、《東方》、《農業技術經濟》、《農業現代化研究》、《蘭州大學學報》、《延安大學學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學習與研究》(3篇)、《中國貧困地區》、《理論視野》、《管理現代化》、《江漢論壇》、《中國發展觀察》(2篇)、《中國城市化》(4篇)、《小城鎮建設》、《經濟學消息報》(17篇)、《經濟學家茶座》、《經濟要參》、《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調研世界》(5篇)、《內蒙古社會科學》、《青海社會科學》(2篇)、《攀登》、《開發研究》(5篇)、《甘肅社會科學》(2篇)、《財會研究》、《探索》、《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學報》、《信息導刊》、《中國國情國力》、《中國人才》、《人才開發》(2篇)、《人民論壇》(2篇)、《半月談》、《中國社會導刊》(4篇)、《青年思想家》(2篇)、《老區建設》、《甘肅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篇)、《社科縱橫》(4篇)、《求實》、《中國中小企業》、《百姓》、《商界》、《甘肅理論學刊》(11篇)、《社會科學報》(3篇)、《中國青年報》(2篇)、《中國社會報》、《中國財經報》、《中國改革報》(3篇)、《中國貿易報》、《中國人事報》、《中國信息報》(2篇)、《中國鄉鎮企業報》、《長江日報》(2篇)、《晶報》、《海南日報》(7篇)、《浙江日報》(2篇)、《北京日報》(2篇)、《學習時報》、《貴陽日報》、《甘肅日報》(9篇)等雜誌和報刊公開發表論文及文章200多篇;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個人專著4部,合作及參編著作多部;主持或參與完成了多項重要課題;先後獲首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提名獎、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獎、甘肅省最高社科獎(3次)等各種科研獎勵10多項;有多篇文章先後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半月談》、《經濟研究參考》、《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所摘錄或轉載。由於學術影響較大,《光明日報》(2008年11月9日)曾以名家身份對我的研究進行了報道和介紹。

在學術研究方麵,自己的主要創新有:一、改進和完善了勞動價值論,提出了在創新條件下,勞動價值論將有新的表現形式。直接原因是創新改變了勞動的質和量,這裏不僅是指改變了具體勞動的存在形式,而且也使抽象勞動具有了不同的涵義。同時也在邏輯上解決了在農業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情況下,農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仍然構成了絕對地租的主要來源,而不是其他。二、提出並闡述了“道德農業”的範疇。三、拓展了“租”的概念。公共選擇學派將“經濟人”範式拓展到政治市場,指出政治市場的主體,如政治家等,也是“經濟人”,也是尋租者,筆者將“經濟人”範式拓展到知識領域,認為知識人也是“經濟人”,也是尋租者,並首次提出了“知識租”的概念。四、提出並論述了生產力的科學內涵應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生產關係的本質應是人與人的和諧,而非其他。五、對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提出了一種新看法,認為公平與效率是多層麵交錯互動與對立統一的關係。六、對小農經濟的演進階段進行了明確劃分,並對其特性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七、對消費函數進行了係統分析和研究。本人認為,一切直接能增加效用的行為都可屬消費範疇。新的消費函數應體現如下特點:一是不僅要注重物質收入因素,也要注重精神因素對消費的影響。二是對人生的理解不僅要考慮現世情況,也要考慮有來世的情況。三是對個人消費偏好不僅要考慮其不變的情況,也要考慮其變化的情況。另外,本人對“庫茲涅茨反論”也提出了一種新看法,認為根源就在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不同的時間區間對消費有不同的影響和作用。在短期內,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對消費函數有較大作用,但在長期內,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對消費函數的影響是有限的。所以,短期消費函數將反映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平均消費傾向就有可能是遞減的;但長期消費函數對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反映不明顯,所以平均消費傾向就有可能是穩定的。八、論述分析了“帕累托最優”命題,筆者認為它可能是一個偽命題或至少是一個無意義陳述。九、提出“條”執行、“塊”監督的中國鄉鎮體製改革模式。十、對中國公社製度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構建自治公社的設想。十一、提出習俗改造是中國現代化的切入點。十二、對“經濟人”內涵進行了分析,認為不管一個人在現實中的表現是利他或是利己,“經濟人”的本質始終是利己。十三、從經濟學角度對國家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並論述了國家的本質是合作的命題。十四、提出社會科學研究在方法上應注重四個維度:時間維、空間維、價值維、領域維。十五、提出並分析了和諧社會應包括三個方麵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同時提出和諧社會的三個基本立足點是:人本、公平、誠信。十六、提出新農村建設要注重軟建設。十七、對貧困人格進行了深層和係統分析。十八、係統研究了中國農民的合作問題,對中國農民的合作建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十九、認為解決人才問題,關鍵不在培養。二十、提出現代化是三位一體的均衡。二十一、對農民概念從多維角度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二十二、對中國的機會主義、權威主義、平均主義、麵子主義、血緣主義等現象及其根源從經濟學角度進行了係統分析和研究。二十三、對農戶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二十四、對農民負擔問題進行了係統分析和探討,認為中國農民負擔重的實質是政治對經濟的過度侵蝕。二十五、對信用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二十六、對今後三十年中國發展戰略提出了一個參考框架。二十七、與主流看法不同,本人認為小崗村案例恰是中國落後性的具體表現。二十八、探討了轉型和開放條件下政府應具有的主要職能。二十九、針對有人認為民主是個好東西的觀點,筆者提出民主僅僅是個東西。三十、對中國問題的根源進行了探討和分析,認為中國問題實質是體製問題。三十一、對慈善、嫉妒、宗教、孝、婚姻、從眾、春節、忙、買貴、請客、不感恩、虛偽、權力、會議、形式主義、幸福、人生、神話、明星、告密、懶、紅顏薄命、仇富等眾多社會現象從經濟學角度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高了解釋力。三十二、提出農民問題具有階段性特征,實質是核心生產要素所有權的實現問題,而不僅僅是土地問題。三十三、寫了大量評論文章,對許多社會現象進行了評論,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