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則天皇帝(2)(1 / 3)

監察官員雖說大都品級不高,但他們所享有的地位權勢卻遠比其他官員的高。武則天規定,監察官員隻對皇帝本人負責,任何人都無權幹涉他們職權範圍內的活動。隻要他們的行為合法,即使違反她本人的意願,她也不濫施權威。這種特殊的權力,顯然為監察官員行使職權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他們無須事先請示,便可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彈劾包括宰相在內的任何官員。長安四年(公元704年),武則天為了表示對宰相蘇味道的青睞,下旨令他改葬已去世多年的父親。蘇味道受此殊榮,於是大興土木,修建墓地。此事為監察禦史蕭至忠偵知,當眾彈劾蘇味道借改葬其父,“侵毀鄉人墓田,役使過度”等事。武則天對蘇味道愛莫能助,隻好把他貶為坊州刺史。事後,肅政台長官禦史大夫李承嘉覺得此事關係重大,責備蕭至忠道:“近日你彈劾的事,不請示禦使大夫,怎麼行呢?”蕭至忠答:“依照就例,禦史台中無長官。禦史是人君耳目,允許各自彈劾,不相互通氣。如果先請示了禦史大夫才允許彈劾,如果要彈禦史大夫本人,不知向誰請示?”

不隻是對朝中和地方的官員,武則天甚至想發動社會各階層都上傳信息,以求對最廣泛信息的占有。

武則天在做皇後的時候,是不怎麼獎勵告密的。臨朝稱製以後也曾有告密的事例。揚楚事變前夕,二月政變之後,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一群參加了二月廢立的“飛騎”(禁衛軍)兵士,在酒店裏聚飲。其中一人發牢騷道:“要是知道廢除皇帝之後不給賞賜,咱們何必去逼著皇帝退位。”片刻以後,同座的一個人飛馳起身離席,他奔赴北門,向當局揭發了那個飛騎的言論。那場聚飲還未結束,所有在場者均被逮捕。發牢騷者雖然被處決,未發牢騷者,也因為知反不告而被處決。但總的來說,這時的告密事例不多,告密風氣尚未形成,廣大的下層告密者尚未發動起來。但在揚楚事變以後,形勢就變了。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以後,武則天首先采取了一係列保證信息渠道暢通的措施。這年二月,她決定:“放置在朝堂上的登聞鼓和肺石,不需要派人看守,有人擊鼓立石,就派禦史接取狀紙來告訴朕。”登聞鼓是武則天為表示聽取臣民諫議之言或冤抑之情所設的懸鼓,讓臣民百姓擊鼓上聞,一般設在西朝堂外。肺石是武則天讓百姓控告地方官吏犯罪(包括謀反)所站立的石頭,設在東朝堂門外,因石塊色赤如肺而得名。現在撤除防守,由禦史接受申訴的表狀之後,直接進呈武則天,打通了臣民直接向朝廷告狀的環節。武則天此舉可以達到雙重之目的:一是可以了解下情,於政事有益;二是借以使人放心告密,了解百官動態。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三月,武則天又下令設置銅匭四枚,放置在朝堂之中,以接受天下表疏章奏。四枚銅匭於六月間置成。銅匭有四個口,任何有所企求的人都可將文字投入其中一口。第一個口用於自薦和改善人民福利的計劃,第二個口用於對政府的批評,第三個口用於對不公正的陳訴,第四個口則用於報告預兆、預言和密謀。銅匭的設立,主要是為了了解社會動向,所謂周知民間事。從這個意義上講,武則天此舉不失為偉大的創舉。在製度上為帝王之尊直接受理臣民申訴創造條件,聽取百姓對於治理國家各方麵的意見及陳訴各種冤屈。

銅匭的設計者是魚保家。在徐敬業謀反的過程中,魚保家暗中教他們製作刀、車及弓弩。徐敬業失敗,魚保家僥幸逃脫了追查,但內心還是不安。他得知武則天急於想了解社會動向,就上書獻上一計:“請鑄銅為匭,以受天下密奏。”並且設計了銅匭的式樣:其器共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竅,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大抵相當於今天的郵政信箱之類的東西。武則天對其大加讚賞,接受了這個建議。魚保家暗自慶幸,以為獲此大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不料銅匭製成後,其冤家很快投了一狀,狀告魚保家為徐敬業製作兵器,造成了官軍的慘重傷亡。於是,魚保家成了銅匭受狀的最先受害人。從以上事件之中,武則天得到啟發,通過鼓勵告密,可以盡快得知外間的各種動向。當時的政治環境,對於急於想專權的武則天來說,也確實異常險惡。所以,銅匭臣的作用很快脫離其“周知民間事”的本意,成為告密的重要工具。

隨著安裝了告密的信箱,朝廷向各省各縣頒布了命令,隻要有人要揭發陰謀,要控告言論批評朝廷的,不論其地位貴賤,地方官長,當一律妥為招待,即使是監獄裏一個囚犯,也應當優禮有加。對於這樣告密的人,武則天竟然親予召見。假若他長於辭令,可以做爪牙,便立即封予官職,或授予禦史之職,或授予遊擊將軍,並賞予綢緞金銀。假若告密的人情報不實,也任其自去,並不處罰。武則天這樣做,是因為需要把監督告密的人形成係統而嚴密的組織,形成無處不包的諜報網。

武則天終於掃除了障礙,登上了皇位,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以自己的權威向天下人昭告:武則天是大唐的女皇,是可以主宰朝政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