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民對佛教的信仰因薛懷義事件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武則天想維護這根支柱,便采取了禮尊高僧的辦法。禮尊高僧使得武則天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薛懷義等都是聲名狼藉的人物,他們的欺騙作用有限。而法藏的哲學、神秀的修行,在信徒眼中具有極高的威望。高僧們也利用武則天這一心理,為她製造了一些靈異!其中最重要的是聖曆二年(公元699年)三月十八日那一次。當時,法藏在佛授記寺講經,突然發生了地震。武則天極為興奮。地震被解釋成“如來降跡”,武則天就是要引導人們相信,神仍在寵愛武周帝國,它並沒有因薛懷義事件而減少了對武則天的愛護。神秀所起的欺騙作用更大。自從武則天對他下拜之後,許多人也跟著對他下拜。王公以下,數以萬計的京都臣民對神秀頂禮膜拜。武則天的下拜,掀起了一股宗教狂熱。武則天挽回了薛懷義事件給她帶來的損失。
史學大師陳寅恪認為:“武則天以女身而為帝王,開中國政治上未有之創舉。如欲證明其特殊地位之合理,決不能於儒家經典求之。此武則天革唐為周,所以不得不假托佛教符讖之故也。佛教在李唐初期為道教所壓抑之後,
所以能至武周革命而恢複其楊隋時所享之地位者,其原因固甚複雜,而其經典教義可供女主符命附會之利用,要為一主因。”愛因斯坦說,上帝是不擲色子的。意思是說,萬事萬物皆有原因可尋。
武則天崇尚佛教,正是她利用神道鞏固統治的聰明手段。
用人有術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一書中寫到武則天的用人之道:“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武則天當上皇後之後,為了實現政治野心,需要培植自己的一幫勢力,她的手段之一是發展科舉,讓大量的平民百姓加入官僚隊伍中來。隋唐以後,門閥製度雖已衰落,但其曆史影響根深蒂固。是武則天順應曆史潮流,加大步閥破壞門閥製,讓寒士大量進入政權內,淘汰了大批反對她的舊貴族。
國學大師錢穆在提到科舉製時說:“此製用意在用一個客觀的考試標準來不斷挑選社會上的優秀分子,使之參與國家的政治。此製度的另一優點,在使應試者懷牒自舉,公開競爭,可以免去漢代察舉製必經地方政權的選擇。在此製度下,可以促進全社會文化向上;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而提高其愛國心;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於一個中央之統治。”
科舉製可作為一種重要象征。對一切有資格參加的人來說,特別是對低級貴族來說,它是提高他們社會和經濟地位的關鍵。對高級貴族來說,它是保持他們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它推動了這兩個集團的官僚化和城市化,它在削弱官僚集團以前那些地方的、離心傾向的特征方麵起了重要作用。
科舉製是在武則天時代獲得空前發展的,以至成為封建社會選官選材的主要製度。在武則天執政的五十多年中,取進士達一千多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要比唐太宗時增加一倍以上。過去考試貢生,考卷都要用紙把考生的名字糊起來,以防考官作弊。武則天廢除糊名製,這實際上是要從寬取士。由於武則天放開手腳,廣開仕途,使大量的普通地主和下層貧民,湧進了武氏王朝的官僚隊伍,甚至出現了官職貶值現象。
高宗時期,製舉開始製度化、規模化。公元684年陰曆八月,安葬完高宗以後,武則天於九月下令改元光宅,改換官名,同時以三科舉人。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平定宗室叛亂之後,當年十二月便開科舉人。自垂拱四年至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在武則天走向皇位的進程中,製科連年舉行,策問的內容都是圍繞著“革命維新”而展開的。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則天還到洛陽皇城南門之內的洛城殿上親自策試舉人,這被認為是科舉三級考試中殿試的開始。武則天希望能從這些人中選拔出一些為自己“革命”稱帝服務的人才,所以非常重視,親臨考場,把自己正在思考的問題向舉子們和盤托出。武則天親自擔任主考官的另一層考慮,是不假他人之手,既可以增加“貢士”被錄用的光榮感,又可以阻止“貢士”與考選官之間派係恩怨。
武則天還推行“武舉”考試,以期由此喚醒人們的尚武精神和從中選拔將帥之才。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正月十七日,武則天在長安的禁苑舉行了曆史上第一次“武舉”考試。
武則天死後半個世紀出生的名相陸贄在他的《翰苑集》中,有一段話對武則天用人之道給予很高評價。他說:“則天太後踐祚臨朝,欲收人心,尤務拔擢。弘委任之意,開汲引之門。進用不疑,求訪無倦。非但人得薦士,亦許自舉其才。所薦必行,所舉輒試,以致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唐玄宗所謂“開元盛世”中的一些名臣宰相、文人學士,都是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所培養出來的。這與武則天選拔賢良、任人為能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