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則天皇帝(3)(3 / 3)

武則天臨朝稱製之後,在破格用人的問題上采取了一係列更直接、更大膽的舉措。史書記載:武則天臨朝稱製以後,在親祠明堂及南郊、拜洛受圖、及封嵩嶽等重大的禮儀活動中,抽取許多弘文館和國子監的學生,充當祭祀時服務的齋郎,典禮結束後,都給他們做官的資格,直接參加銓選,獲得職事官。通過這樣途徑獲得官職的人,不可勝數。

武則天在曆史上受到批評最多的政治措施,除了任用酷吏搞恐怖政治之外,大概就算選官太濫了。最有名的一個事例是,武則天稱帝後,迅速派出以宰相史務滋為首的十人巡撫諸道,稱為十道存撫使。他們的任務除了安輯地方之外,還負有向中央舉薦人才的使命。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冬,他們帶著從各地舉薦出來的人,回京複命。武則天在第二年一月接見了這批人,並將這批低級的地方官吏都提拔為中央各部門有特殊地位的官員。不問他們的品行才能,一律加以擢用。由於原有編製已滿,就讓他們做試官。職位高的,做試鳳閣舍人、給事中;稍次一些的,試員外郎、侍禦史、補闕、拾遺、校書郎等。用“試官”的名義將他們安置,具有見習、候補的意思。這是唐代設置“試官”的開始。這次破格用人有著特殊的背景,其“濫以祿位收人心”的色彩尤其明顯。

此次被擢升為拾遺、補闕的有60人,擢為禦史的有24人,擢為著作佐郎及大理評事等的有24人,擢為衛佐的有22人。僅從拾遺、補闕的人數就可看出其擴充官僚機構的嚴重程度。這是武則天臨朝稱製後新創設的官,左右補闕從七品上,左右拾遺從八品上,官品雖不高,位置卻很重要,分屬門下、中書兩省。這一次新提拔的補闕、拾遺就達60人,難怪人們要編出這樣的歌謠加以諷刺了:“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當時舉人沈全交更續了一句:“糊心存撫使,眯目聖神皇。”表示對濫授官爵的不滿。當時左肅政台禦史紀先知查出了後兩句是儒生沈全交寫的,就把他抓來,要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懲罰他,提出先在朝堂當著百官打他幾百板子,然後交刑部處置。武則天說:“算了吧。隻要你們選人不濫,哪怕別人胡說八道呢?”明代哲學家李贄讀到《唐書》的這一記載,批十個字說:“勝高宗十倍,中宗萬倍矣!”

武則天授官雖濫,但重視政務官員的任用。政務官員是理民之官,承擔著國家日常的行政事務。武則天對高級政務官,尤其是宰相的任用,極為重視。宰相是最高政務官,日理萬端,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否得人,關係重大。武則天雖然把武承嗣、武三思等宗親以及一些私人心腹也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但時用時罷,即使任用時,也主要利用他們與自己的特殊關係來監視其他朝臣,而行政實權,一般都掌握在一些確實德才兼備的宰相手中。

對中下層官員,雖說有過濫之譏,但武則天能夠依據官員們在政務活動中的實際政績,做到“能者留,庸者去”,或通過各種手段,尤其是監察司法官員使用嚴刑酷法,不斷地對不合格者進行淘汰。這樣,就保證了在行政一線工作的官員的廉能。正是在這種不拘一格的用人製度之中,武則天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在政治環境允許的條件下,武則天總是盡量使臣下人盡其才,可謂用人用到了點子上。分析一下那些著名大臣的任官經曆,聯係當時的政治背景,武則天的每一個任命都不是隨意作出的,可以看出她既諳世又知人的高明之處。不過,作為一個女主,她的用人眼光又有獨特之處。到底什麼樣的人能入女皇的法眼呢?

許敬宗:忠心有學問。許敬宗一直是作為皇後的武則天在外朝的主要支持者。許敬宗學識淵博,他曾參與編纂唐以前曆代王朝的曆史、本朝高宗及太宗的實錄、全國重要人物的家譜、大部頭的類書《文思博要》及其他許多項目。他留下了厚厚80卷的個人文集。他是為武則天提供曆史先例及行政管理經驗的重要人物,另外,他本人也是很有效率的行政官員。

吉頊:魁梧有辯才。吉頊原來與來俊臣關係密切。但來俊臣準備羅告吉頊。原因是,來俊臣獨攬辦案的功勞。倆人的矛盾便尖銳起來了。吉頊是權變之士,當他得知來俊臣的意圖之後,便采取了反告密的方法,被武則天召見,得以幸免。另一方麵,他敏捷的辯才和魁梧的身材,給武則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武則天的心腹之一。當然,他也因一張利口而得罪了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