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個人隻要認識了生命的價值,樹立一個奮鬥的目標,使精神有所寄托。為了實現遠大理想,就會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女性要改變傳統的錯誤觀念,樹立競爭觀、交往觀、時間觀、信息觀和效率觀等。這些觀念的建立,不僅能夠有效地防止消極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危害,而且易於發揮自己的潛能,獲得成功的快樂。
(3)保持健全的人格:"人格"即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人的行為的心理依據。人格特征影響人的精神生活,關係到人的身心健康。健全人格的主要特征如下:熱愛生活,善於生活;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節哀製怒,逆流勇進;興趣廣泛,陶冶情操。
(4)調節不良情緒,維護心理平衡:一個人在生命旅途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挫折,對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由於情緒因素對人的危害具有隱蔽性,往往易被人忽視,實踐證明,"情緒不調生百病"。隻有注意調節不良情緒,才能維護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
什麼是心理疲勞?
疲勞有兩層含義:身體疲勞和心理疲勞。心理疲勞的大部分症狀是通過身體疲勞而表現出來的,故易被忽視。但如果長期處於心理疲勞而得不到消除可能會導致心理疾患,出現下列情況應加以重視:
(1)早晨起床後,渾身無力,心情不好,甚至不願與人講話。
(2)什麼都懶得做,經常出錯,工作或學習效率低。
(3)感情容易衝動,稍遇不順心的事情便大動肝火。
(4)眼睛容易疲勞,有眩暈、頭痛、惡心等表現。
(5)食欲差、失眠。
女性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婦女由於自身的生理特點與特殊的社會環境的壓力,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出現較男性多,據國內外心理學家調查,接受精神療法的男女病人,比例大約為l:2,女性高於男性。從心理角度看,凡是不能與周圍環境取得良好適應的心理和行為,都是心理疾病的征兆。常見的婦女心理疾病主要有:神經衰弱、抑鬱症、焦慮症和癔症等。
精神病與神經症(神經官能症)是一回事嗎?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這兩者混為一談。其實它們是不同性質的疾病。精神病是指神經係統沒有實質性的器質性病變,但由於大腦的功能活動發生了紊亂,導致認識、情緒、行為和意誌等心理活動發生嚴重障礙而產生的疾病。它的發生除自身因素外,與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有極大關係。
神經症是大腦功能活動發生暫時性失調造成的。如神經衰弱、焦慮神經症等。它的發生是由於個體神經係統功能狀態的削弱和人格上原有的缺陷或弱點引起的。
神經衰弱有哪些表現?
神經衰弱是因長期過度緊張、思想負擔重等負性情緒以及極度疲勞引起的大腦高級神經係統失調的一種疾病。神經衰弱的異常心理表現是:經常頭痛、頭暈、煩躁,既易興奮又易疲勞,夜間難於入睡,精神委靡,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衰退,情緒激動等。
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是因長期壓抑、憂慮而引起的心境低落狀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身體及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有時可伴有頭部、四肢等處疼痛等。
(2)認識與動機方麵的消極反應:如自我評價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總認為生活無希望,缺乏進取心。
(3)情緒的消極反應:如心情沮喪、情感淡漠、愛哭、多憂傷。
(4)有妄想或自殺的意念:總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有厭世情緒。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如親人病故、人際關係衝突等較強的心理因素刺激下發病。患者異常的心理表現是: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總覺得別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預感到最壞的事情將要發生,出現莫名其妙的大禍臨頭感,從而經常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同時,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如手指麻木、四肢發涼、胸部有壓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燒灼感等。什麼是癔症?
癔症也稱歇斯底裏,大多由強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受到傷害導致大腦失調,呈現出心理變態。患有癔症的婦女常表現出意識模糊,陣發哭笑,胡言亂語。反應強烈時,抓自己的頭發.撕咬衣物,說唱謾罵,打滾撞牆,無所顧忌。患者還不同程度地出現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如突然四肢抽動或全身挺直、失明、耳聾、失語等。此病患者大多數是青壯年婦女,以農村婦女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