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日常起居(1)(3 / 3)

這種呼吸暫停狀態持續15秒或更長時間後,由於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可引起大腦呼吸中樞反饋性調節,使打鼾的人開始覺醒。這種不完全的覺醒能使呼吸道重新開通,此時大量空氣突然被呼人肺內產生人們所熟悉的喘息樣鼾聲。打鼾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變得更為常見。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一半在晚上打鼾,不過大多數並不嚴重。50歲以下發生危險的男性大於女性。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阻塞性呼吸暫停如長期多次發生可使大腦缺氧,最終導致大腦功能損害。為了防止出現上述情況,可在睡眠時戴加壓供氧鼻麵罩,有助於防止口咽部軟組織萎陷而阻塞氣道。

為什麼要警惕疾病在睡眠中發生?

許多疾病是在睡眠中發生的,大多與睡眠的姿勢或所選擇的臥具不當有關。例如,心功能不全的人,平臥睡眠容易發生心源性哮喘,增生性脊柱炎患者睡軟床容易出現腰痛等等。

人們常說"高枕無憂",其實不然,高枕和低枕不但會影響睡眠,而且能引起疾病。人在睡眠時墊個枕頭,並非一般的習慣,而是生理的必需。墊個枕頭睡眠,能保持頸部的生理曲度,保證頭頸部的血液循環和呼吸道通暢,維持腦部及全身的血氧供應,保證代謝正常進行。如果枕頭過高或過低,使頸部過度屈曲或伸張,頸部的神經和血管就會受到牽扯或擠壓,這不但會引起落枕,而且可誘發卒中。

頸部有7塊椎骨,連結成索形骨架,對頭頸部起支撐作用。椎體與椎弓形成骨環,骨環連接起來,形成椎管。頸部脊髓在椎管中受其保護。進入脊髓或由其發出的脊神經從椎間孔通過。枕頭高低不當,均可使脊神經受到擠壓而發生炎症,引起頸肩痛,使頸部活動受到限製,這就是落枕。

頸部有四條供應腦部血流的動脈--頸動脈、椎動脈各兩條。枕頭過高或過低,頸部曲度改變,肌肉和韌帶過度牽扯,都可以擠壓頸部血管,阻斷血流,影響腦部的血液供應,以致睡眠中突然出現耳鳴、眩暈、惡心、嘔吐等症。有人以為這是得了美尼爾氏症,其實中老年人的上述症狀,多數是腦供血不足所致。血流受阻過久可造成腦功能不全,也是誘發卒中的重要原因。青少年很少有頸椎病及動脈硬化症,也很少有韌帶鈣化。因此即使一條血管血流受阻,仍可通過側支循環維持腦部的血液供應。而中老年人多易發生頸椎病、動脈硬化症及韌帶鈣化。動脈一旦硬化後,血管彈性減低,管腔變窄,代謝功能低下,腦部血液供應本身就處於臨界狀態。韌帶鈣化,頸椎骨質增生也易使頸部的血管受壓。因而,中老年人高枕後易發生落枕甚至腦缺血。另外,腦血栓病也常常在睡眠中發生。除了血流緩慢的因素之外,與枕頭高低不適、頸部曲度改變、血管受壓過久都有一定的關係。

因此,在睡眠時應選好適當的臥具,采取良好的睡姿,警惕疾病在睡眠中發生。為什麼失眠者切勿早上床?

美國一位專治睡眠失調的精神病專家最近指出,有決心自我治療失眠者,不要早早上床,而且不要在白天打盹。

許多失眠者常常希望早上床,以為這樣就可以補足睡眠時間,結果有人在床上睜眼躺了十幾個小時。美國的研究人員對35位持續失眠的人做了為期8周的治療。測定了每個人的平均睡眠量之後,給他們製定了應上床的時間。如一個人在床上躺了9個小時,實際隻睡了5個小時,平常上床時間是晚上10點。那麼現在則將其上床時間改為半夜2點,每天早晨在和以往相同的時間起床,並禁止白天打盹和躺下來休息。

睡眠專家們每5天計算一次睡眠效率,計算方法是以一個人的睡眠時間除以其上床時間。如果睡眠時間占在床上時間的90%以上,則再允許他多躺15分鍾;對效果不好者則進一步推遲其上床時間。

研究結果表明,86%的失眠者比以前睡得長一些、深沉一些。其中有位患者失眠15年,另一位患者失眠40年。半年以後的追蹤觀察結果表明,凡是堅持限製上床時間的人,都比以前睡得好多了。為什麼冷天臨睡前不宜洗頭?

冷天洗完頭,頭發還濕著就上床睡覺,是否會感冒,這與每個人的機體對外界寒冷的抵抗力強弱和室內溫度的高低有密切的關係。

我們知道,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總是不斷產生熱量,以維持體溫。同時這些熱量經過血液循環傳導到機體表層,通過輻射、傳導、對流以及蒸發等方式不斷地向外界放散。身體抵抗力強的人,由於體溫調節機構正常,通過調節,產熱和散熱兩個過程是平衡的。當體溫傾向下降時,則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使體溫仍維持在37℃左右。但是身體抵抗力弱的人,這種自動調節體溫,使機體維持正常體溫的能力較差,一般全身或某一局部受寒就容易患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