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日常起居(4)(1 / 2)

鮮魚如不立即烹製,就要及時將鰓和內髒去掉。魚鰓是魚呼吸濾水的器官,鰓絲極易沾染細菌,且鰓部接近內髒,存有大量汙血和黏液。內髒是魚的胃腸,是食料聚集的地方,特別是胃腸係統內往往殘留很多汙穢物。魚死後,這些部位的細菌開始迅速繁殖,逐漸遍及全身,加速魚體腐敗變質。另外.,魚體的紅細胞,可攜帶胃腸消化酶迅速穿透鰓和肌肉組織,引起魚肉變質。即使采用低溫冷藏,也應及時盡快地去淨鰓和內髒,洗淨血液和黏液。因為水中的微生物屬於耐冷微生物,所以魚離水後,即使在較低溫度下,細菌仍能很快繁殖。

為什麼速凍肉不宜迅速解凍?

肉類冷凍貯藏時要速凍,因為肉類在速凍過程中,其組織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迅速冷凍成冰,成為肉纖維及細胞間的結晶體,不致流出來,所以速凍肉比非速凍肉味道鮮美。

然而,速凍肉烹製前,必須緩緩解凍,才可保存鮮美,否則就等於非速凍肉。因為在熱水中或高溫中,使速凍肉迅速解凍時,肉細胞間及肉纖維間結成冰的美味肉汁,溶化成為液體,迅速流到肉組織外麵而失去,所以,將其烹調好後,就如同燙老的肉,既乏味,又老而不嫩滑。

如果將速凍肉放在6~8℃下慢慢解凍,肉細胞與肉纖維間那些汁液冰晶慢慢溶解,有時間讓它逐漸滲回細胞內,肉就能恢複鮮肉時的狀態。其肉味便同鮮肉一樣美。越是用高溫解凍,其肉烹調後就越不好吃。因此,速凍肉不宜迅速解凍。

為什麼鮮豬肉忌用熱水浸泡?

有人喜歡把剛買回的鮮豬肉放在熱水中浸洗,以求幹淨。這樣做會使豬肉丟失不少營養物質。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中含有大量的肌溶蛋白和肌蛋白。肌溶蛋白極易溶於熱水中,當豬肉在熱水中浸泡時,大量肌溶蛋白就會溶於水中。在肌溶蛋白中含有有機酸、穀氨酸和穀氨酸鈉鹽等各種鮮味成分。這些物質被浸出後,影響了豬肉的風味。因此豬肉不宜用熱水浸泡。正確的方法是將買回的豬肉先用幹淨粗布擦洗,除去汙垢,然後用冷水快速衝洗幹淨即可。

為什麼忌用溫鍋水煮飯?

一些集體食堂,在飯後總是習慣性地往鍋內加些涼水,使其自然溫熱,認為這樣既節約能源,又方便下次煮飯。殊不知,有時用溫鍋水做飯,人吃了以後也會發生中毒。出現皮膚青紫、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嘔吐腹瀉等,嚴重的可使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這是因為有些地區水內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如果鍋刷得不幹淨,染有還原性細菌,又有適宜溫度,細菌便會大量生長繁殖,把水中的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如果用這樣的水煮飯、燒湯,就會發生亞硝酸鹽中毒。, 為什麼燒水忌放在爐子上過夜?

在一些家庭常有這樣的燒開水方法:晚上將煤火封好後,爐火口放上盛滿水的水壺,到次日清晨,溫水可達50%左右,這時再打開爐子很快就把水燒開。其實,這種燒開水的方法並不可取。它的弊病是:放在爐火上的涼水,經過一夜時間加熱,水溫雖升高了,但適合細菌生長溫度的時間也大大加長,大量繁殖的細菌釋放出許多硝酸鹽還原酶,使開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升高。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它在胃內和胺類物質化合成的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危害更甚。

為什麼食用油忌反複高溫利用?

油炸食品重複使用高溫油,炒菜時廚師有意讓油鍋起火的烹調方法,是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的,說明許多人並不知道這樣做對人體會有多大的危害。

且不論油脂中維生素A、維生素E等營養素在高溫下受到破壞,大大降低油脂的營養價值,隻說食用油脂在超過180%:的高溫作用下,會發生分解或聚合反應,產生醛、酮、低脂肪酸、氧化物、環氧化物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油溫愈高,反複高溫加熱的次數越多,產生的有害物質就越多。這些物質中,有的揮發汙染空氣,人體吸收後會造成危害;有的置留於油脂中,經口食人會引起嚴重後果,輕則能破壞人體的酶係統,使人產生頭暈、惡心、嘔吐、腹瀉、呼吸不暢、心率減慢、血壓升高、四肢無力等症狀。長期食入高溫油還可能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