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生活方式(3)(2 / 3)

為什麼低度酒不宜久存?

"酒越陳越香",這對白酒或黃酒來說有一定的道理,但對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來說就不適用了。因為白酒在貯存過程中,可使酒中的雜醇逐漸氧化,生成芳香醇,並且酒中的乙醛揮發。同時,酒分子和水分子產生聚合作用,使酒醇香,辛辣感減少或消失,所以越陳越香。低度酒中的啤酒和葡萄酒,由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類,易使微生物生長繁殖,使酒變質,產生酸味,因此低度酒不宜久存。一般瓶裝啤酒可保存4~5個月,散裝鮮啤酒隻能保存2-3天。

為什麼醫用酒精不宜對水當酒喝?

一般醫用酒精和其他工業用酒精含有毒性物質,如果對水飲用,就會引起中毒或死亡。因為食用酒是用糧食發酵釀製成的,而醫用酒精的釀製原料往往是代用品,其酒內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如甲醇、氰化物等。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超出食用酒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甲醇損害神經係統,會引起頭痛、頭昏、雙目失明等;另外,甲醇在人體內轉化為甲酸,甲酸可引起腦水腫,甚至可導致死亡。因此醫用酒精不宜對水當酒喝。

為什麼雄黃酒不宜飲用?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陽節,民間有用雄黃酒滅五毒的風俗。其實這種酒隻能外用殺蟲,如果飲用則可引起中毒。

雄黃可以殺死昆蟲、蛇蠍,也是治療疥瘡的外用良藥。但不能泡酒喝。因為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劇毒藥砒霜,是一種強致癌物質,所以雄黃隻能用於滅蟲,不宜飲用,以免發生急性砷中毒。

哪些人不宜喝啤酒?

(1)胃病患者不宜喝啤酒:喝啤酒會減少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E,而前列腺素E能抵抗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使胃黏膜保持正常的功能。因此,慢性胃炎患者飲啤酒可造成胃黏膜的損害,引起上腹脹,燒灼感加重,暖氣頻繁,食欲減退;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其本身合成前列腺素E的能力已大大降低,就更不適宜飲啤酒。

(2)哺乳期婦女不宜喝啤酒:啤酒是以大麥等為原料釀製而成的,中醫認為大麥芽具有回乳作用,用大麥釀製成的啤酒會抑製乳汁的分泌,所以哺乳期婦女飲啤酒就會影響母乳哺嬰;再則,啤酒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酒精,通過哺乳進入嬰兒體內,影響嬰兒的大腦發育。

(3)泌尿係統結石患者不宜喝啤酒:過去人們常認為飲啤酒有利尿作用,可防止尿路結石,其實並非如此。德國海登堡大學的醫學專家通過研究發現,在釀造啤酒的麥芽汁中,不但含有鈣和草酸,而且還含有烏核苷酸,這些物質可以促使尿路結石的發生。

(4)肝病患者也不宜飲用啤酒:因為肝髒在物質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啤酒中的酒精經胃腸吸收到達體內後,需經過肝髒等組織器官的代謝,最終將其大部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急慢性肝病的人,其肝髒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及時發揮其解毒等功能,容易發生酒精中毒,而且酒精又會直接損傷肝細胞。

為什麼飲啤酒忌過量?

啤酒的主要特點是酒精含量低,含有較為豐富的糖類、維生素、氨基酸、鉀、鈣、鎂等營養成分,對解暑、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消除疲勞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但是過量飲用啤酒,酒精絕對量增加,會加重肝髒的負擔並直接損害肝組織。飲啤酒時同食醃熏食品,可使致癌物亞硝胺等進入肝髒,損害肝細胞。研究證實,過量飲用啤酒,不但起不到預防高血壓和心髒病的作用,相反還促進了動脈血管硬化、心髒病和脂肪肝等的發生、發展。

啤酒也像其他食物一樣,飲食過量或不當,不但起不到營養機體的作用,相反還對機體造成損傷。因此,合理飲用啤酒是值得注意的。那麼,該怎樣合理飲用啤酒呢?

首先應適量。成人每次飲用量不宜超過300毫升,一天不超過500毫升,每次飲用100~200毫升更為適宜。其次是適溫。飲用啤酒最適宜的溫度在12一15℃,此時酒香和泡沫都處於最佳狀態,飲用時口感最好。再者不宜與醃熏食品共餐,宜食水果及清淡菜肴,花生米是最好的啤酒下酒菜。

為何冬季不宜在冰箱裏貯存啤酒?

在冬季,有些家庭喜歡把啤酒放到冰箱裏,認為可貯存較長時間。其實不然,在冬季,把啤酒放在室內陰涼處,要比放到冰箱裏冷藏更易保持其原有的質量,貯存的時間也相對更長些。

啤酒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除含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外,還含有多種B族維生素、糖類、蛋白質和單寧等。在通常情況下,它們都是水溶性分子,溶解在啤酒中,不僅保證了啤酒外觀的澄清、透明,而且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但當外界溫度較低,尤其當溫度低於5℃時,這些原來可溶性的成分,就會因溫度過低而凝固成細微的顆粒。溫度越低、時間越長,就越易形成較大的凝聚物而發生渾濁和沉澱,這種現象稱為啤酒的受寒渾濁。生成的沉澱物主要是啤酒中的蛋白質,約占沉澱物的66%,其次是啤酒中的單寧,約占33%,其餘的1%是金屬鹽。這種沉澱的生成,不僅影響啤酒的外觀質量,而且降低啤酒的香醇味和營養價值。冰箱的低溫容易造成啤酒的受寒渾濁,而冬季的室溫,一般在10~20cC之間,對啤酒的貯存很適宜,因此,冬季不宜把啤酒放在冰箱裏貯存。為什麼說茶宜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