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飲食宜忌(5)(3 / 3)

所以,豆腐和豆製品是營養豐富的食品,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吃得過多也有害人體健康。一般人多吃些豆腐不屬於過量,不會對人體有害。

為什麼忌多吃醃製食品?

醃製食物是我國的傳統食品,比如醃鹹菜、醃酸菜、醃雪裏蕻等,已成很多家庭的美昧小菜。醃菜方便,吃法多種,也易於存放,故受人們喜愛。但是,常吃醃菜對人體健康不利。

首先,蔬菜醃製後,其所含的維生素損失較多,維生素c幾乎全部損失。人們吃蔬菜是以其供給維生素為主要目的,如果維生素大部分失掉,對人體健康就無益可談。

其次,醃製食物,有的有毒素,會導致疾病。如醃製的酸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鈣,由於酸度高,食後容易被腸道吸收,經腎髒排泄時,草酸鈣結晶極易沉積在泌尿係統內形成結石。醃製食物還有被微生物汙染的可能。如果加入食鹽量少於15%?醃製蔬菜中的硝酸鹽可被微生物還原成亞硝酸鹽,l周後亞硝酸鹽含量增加,2周後達到高峰,並持續至3周。人若進食了帶有亞硝酸鹽的食物後,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其中毒症狀為皮膚黏膜呈青紫色,嘴唇和指甲發青,俗稱"烏嘴症",重者還會伴有頭暈、頭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者可發生昏迷而死亡。

別外,亞硝酸鹽在人體內遇到胺類物質時,可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質。

所以醃製食品營養受損而且有害健康,不是人們理想的食品,以少吃或不吃為宜。

為什麼忌多吃午餐肉?

午餐肉是方便食品,味道也不錯,很多人喜歡吃,但多吃不宜。

因為午餐肉在製作過程中加有一定量硝酸鈉、亞硝酸鈉等化學物質,其目的在於防腐。但亞硝酸鈉在酸性條件下會還原為亞硝酸。亞硝酸與肉中的血紅素、肌紅素直接發生化學反應,可以使肉變成玫瑰色,顏色雖然美觀,但硝酸鈉、亞硝酸鈉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不但破壞了肉的營養價值,而且能使人體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失去輸送氧的能力,從而出現頭暈、嗜睡、頭痛、嘔吐、惡心、發燒、腹痛等症狀。因此,午餐肉不宜多吃。

為什麼吃蝦尾可預防動脈硬化?

最近的醫學研究發現,蝦殼、蟹殼所含的甲殼質和食物纖維及果膠一樣,具有清潔腸壁的作用,適量地食用可以防止大腸癌的發生,而且這種甲殼質含有一種特殊成分,能夠與膽固醇互相抗衡而減少動脈硬化的危險。不過蝦殼和蟹殼通常都比較硬,難以下咽,不妨把質地較脆嫩的蝦尾部分咬碎後進食。另外,幹燥的淡黃色小蝦通常含有完整的蝦殼,用來炒菜時最好連菜一起食用。

為什麼吃海鮮小心寄生蟲?

許多人喜歡食生魚片、鹹蜆仔、生蠔等海鮮,認為生食或者半生半熟時味道最鮮美。話雖如此,但是為了健康,最好還是煮熟再吃。因為這一類海鮮通常帶有寄生蟲、肝片吸蟲等,經過高溫烹調煮熟後,寄生蟲等就會完全被殺死,吃起來就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完全煮熟或生食,這些寄生蟲進人人體後,就會寄生在內髒器官或血液之中,危害身體健康,尤其是淡水魚類,寄生蟲特別多,一定要煮熟後才可以安心食用。

為什麼要注意臘肉香腸中的防腐劑?

臘肉、香腸是過年過節的應時食品,以前人們有的是時間,大都會自己製作,現在比較忙碌,大都是購買現成的商品。為了延長這些肉品的保存期以及增加色澤上的美觀,商家在製作時都會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等防腐劑。這些防腐劑和肉品中蛋白質分解出來的胺類化合物一結合,就會形成一種叫做亞硝胺的致癌物質,對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在購買臘肉、香腸等食品時,顏色太鮮豔的最好不要買,因為那都是防腐劑的傑作。自己做的香腸雖然要經過蒸、曬、風幹等過程,既費工又費時,但是不含防腐劑,吃起來比較放心。

為什麼魚頭和內髒最易含毒?

在水質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魚類的食用安全也備受關注。尤其是各種工業廢水的排放或原油的汙染,使得許多人不敢食用淡水魚或沿海的魚類。其實,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沿海、深海的魚類,都有被汙染的可能,因此在食用各種魚類時,除了要清洗幹淨外,容易因汙染而含毒的內髒及魚頭部分最好不要食用。因為這兩部分是毒素最易聚集之處,為了健康,在烹調之前,最好將魚頭和內髒去除幹淨。

為什麼不能食用海鮮湯表麵的泡沫?

用魚、貝、蛤等海鮮煮湯時,湯一滾,總會浮起許多帶有雜質的泡沫,最好能將它舀除幹淨。因為海鮮如果含有毒素的話,就會在加熱之後浮出水麵,如果食用這種泡沫,無疑是自討毒吃。為了能徹底消除毒素,在煮魚湯時不妨加些薑、蔥和少許的酒,一來可以去除腥味,二來可以借此殺菌,確保飲食健康。

為什麼要多吃新鮮的秋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