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急性乳腺炎,不被兩個火的"炎"字所框住而光用清熱之劑,更不是不分病的初末而一貫到底地用抗生素,這就是中醫中藥治療急性乳腺炎的特色,在臨床中屢試屢驗,因而受到大眾的信賴和推崇。乳腺炎形成僵塊中醫怎麼治?
產後急性乳腺炎,在急性期曾用過大量抗生素,而在乳房上出現僵塊,這是遷延性乳腺炎的乳房腫塊,對這種僵塊不能手術,用抗生素再多也不起作用。中醫認為這種炎性僵塊是由氣血凝滯、乳絡不通、痰淤結聚而成。在這個階段不宜再用抗生素,一方麵多用抗生素會使僵塊越來越僵,同時持續使用抗生素,產婦抵抗力差,會引起口腔或陰部黴菌生長。中藥治療的原則是氣血得寒則凝、得溫則行,所以用藥上不能再用寒涼清熱的方藥,不然也會雪上加霜,僵塊會堅固不消,在治療上加用和營通絡、溫通散結、化痰軟堅的方藥:軟柴胡9克,當歸12克,丹參12克,赤芍9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桃仁12克,全瓜蔞12克,鹿角片9克,製香附9克,海浮石12克,牡蠣30克,炙山甲9克,每日1劑,分2次煎服。本方從現代藥理看,可以加速乳腺組織局部的血流量,改善局部遷延性炎症引起的淋巴回流障礙,疏通乳腺導管,這樣就能使已形成的僵塊逐漸吸收。僵塊局部如能塗敷金黃膏、紅靈丹或用金黃散醋調加蜂蜜外敷以軟堅散結,但用後皮膚過敏就不能繼續使用。
產後乳房脹痛的原因是什麼?應如何處理?
由於產後乳汁開始大量分泌,同時乳房淋巴管和血管擴張,這時若乳腺管發生阻塞,導致乳房充盈淤滯,就可使乳房發生脹痛。
根據乳房脹痛的不同情況,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處理。如產婦感到乳房暫時有輕度脹感,乳汁容易排出,不必采用特殊方法,經新生兒吸吮或用手輕輕將乳汁擠出即可好轉;如乳房除脹痛外,還可觸及硬結,用吸乳器或給新生兒哺乳後可逐漸恢複;若乳房嚴重膨脹,有硬塊,疼痛較重,表麵皮膚腫而發熱,乳頭低平,可局部熱敷、按摩,並注意保護乳頭,防止發生皸裂。乳房腫脹嚴重,硬痛、發熱,甚至全身發燒,應當局部熱敷,輕輕從四周向乳頭方向按摩,使乳汁排出,也可肌肉注射10毫克縮宮素,15分鍾後讓嬰兒吮吸或用吸乳器抽出,必要時用抗生素控製感染,或服用中藥通乳散結。
怎樣防治乳腺炎?
乳腺炎多發生在產後,特別是初產婦,更容易發病。這是因為初產婦的乳頭較嫩,在嬰兒有力的吮吸下容易裂成小口,從而為細菌侵入創造了條件。另外,初次分泌乳汁,乳腺導管不太暢通,乳汁容易淤滯在乳絡內,也有利於細菌的繁殖,因而容易發生乳腺炎。乳腺炎發生之後,乳房內出現硬塊,表麵皮膚紅腫、發熱、疼痛,嚴重的還會發燒,炎症繼續發展可以化膿而形成膿腫。預防乳腺炎的發生,注意乳房的清潔很重要。如乳頭發生破裂,可用玻璃乳罩(可到藥房購買)蓋住乳頭,間接哺乳,使乳頭不直接受嬰兒吃乳刺激,能使傷口早日愈合;如果乳腺口堵塞,乳汁淤滯在乳房內的,可用手順著乳腺管向乳頭方向輕輕按摩,或用木梳輕輕梳理,幫助乳汁排出來(千萬不要用勁擠壓),這樣可以預防乳腺炎。如果發生了乳腺炎,應停止患側乳房的哺乳,為了防止乳汁分泌減少,可用吸乳器定時吸取乳液,同時早期冷敷,晚期熱敷,每天3~4次,並選用青黴素等適宜的抗生素治療,也可用中藥黃柏、石膏各等份,研末水調外敷,或服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如膿腫已經形成,應請醫生切開排膿。
怎樣預防產後乳頭皸裂和凹陷?
正常的乳頭應突出乳房表麵的皮膚,特別是妊娠後乳頭增大,突出得更明顯。如果乳頭凹陷,則影響哺乳,嚴重的因不能哺乳,乳汁淤滯在乳房內,還會引起乳腺炎,故在孕期如發現乳頭凹陷,就應引起注意。如內陷較輕,可在妊娠晚期每天用手輕輕向外牽拉乳頭,如內陷較重,經手法矯正無效,可用吸乳器吸乳,或用玻璃乳罩間接哺乳。
少數婦女因孔頭扁平、內陷,以致吮吸困難,吮吸時間過長而發生皸裂。乳頭皸裂不僅哺乳時非常疼痛,而且還容易使乳汁淤滯,感染細菌,引起乳腺炎。所以從妊娠後期開始,就要預防乳頭皸裂。每天用肥皂水擦洗乳頭1~2次,糾正乳頭內陷,提高乳頭皮膚的韌性。如已發生皸裂,輕的可繼續哺乳或兩側乳房交替哺乳,每次哺乳後塗lO%的魚肝油鉍劑,10%的複方安息香酊或用枯礬3克研末,加芝麻油10毫升,混勻調塗,用消毒紗布敷蓋,下次哺乳時洗去。嚴重的可用吸乳器吸乳,或用玻璃乳罩間接哺乳。哪些因素會使乳汁分泌過少?乳汁分泌過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