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母親身體健康,奶水都能滿足嬰兒的需要,但也有少數人乳汁分泌不足或過少,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乳汁分泌過少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是因營養不良,有的是因患有慢性疾病,有些人由於精神過於緊張,情緒不佳及哺乳方法不對,也有的是因乳頭凹陷、乳頭破裂、乳汁淤滯等乳房疼痛造成的。
一旦發生乳汁分泌過少,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情緒,千萬不要著急上火。如有食欲不振,應趕緊治療,因為隻有好的身體,才會奶多。同時要選用營養豐富、好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在產後頭幾天,除一日三餐外,還應每天加餐2~3次,以營養豐富的湯水為主,如魚湯、骨頭湯、雞湯、紅糖衝雞蛋湯等。再者,就是要堅持喂奶,讓嬰兒吮吸,可促進乳汁分泌。喂奶時,先把一側乳房奶吸空,再吃另一側。另外,用中藥穿山甲lO克、王不留行10克、當歸15克,每天1劑,水煎服,或豬蹄2隻、通草15克,每天l劑,水煮喝湯吃豬蹄,連用幾天,常能增加乳汁的分泌。如屬乳房疾患,則應積極治療相應的疾病,這些疾病治好了,乳汁也就多了。
乳腺癌的治療過程是怎樣的?
手術治療是治療乳腺癌最主要的方法;但假若癌細胞有擴散的跡象,醫生有可能采取化療或電療以杜絕殘餘的癌腫。
治療早期的乳腺癌,可以外科手術切除部分乳房,但假若癌細胞已擴散至腋下的淋巴結,便需要把淋巴結切除。
假如經過化驗後,證實淋巴結有癌細胞,醫生會考慮采用化學藥物療法,以製止癌細胞擴散。但值得一提的是,化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導致脫發、嘔吐、抵抗力減弱等。另一方麵,假如腫瘤割除後,仍有殘餘的部分,便可能要以電療法治療。但電療亦有不少副作用,如導致水腫、淋巴結阻塞、肺功能減弱等。
無論以化療、電療或放射治療乳腺癌,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壓抑雌激素的藥物;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比其他療法少。
如果癌細胞已擴展至超過直徑4厘米,且有侵蝕肌肉的現象,便需要把整個乳房切除;這時,便需要使用義乳。義乳通常由鹽水袋或人體其他部分的皮下組織組成。
所以,女性必須定期自我檢查乳房;若在患病早期發現,應快速接受治理。
如何防治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婦女最常見的乳腺疾患,患者常為30~50歲的婦女,生育中還常伴有流產史。該病隨著月經的正常周期而變化,發病原因與卵巢功能失調有關,可能是黃體酮與雌激素比例失調。黃體酮分泌減少,雌激素分泌就相對增多,致使乳腺增生。常同時或相繼在兩側乳房發生多個大小不一、圓形質韌的結節。結節多位於雙側乳腺外上象限。患者常感乳房脹痛,以經期前3~4日更甚,月經一來,脹痛即減輕。有時會從乳頭流出少量黃綠色、棕色液體,偶見血性者,雙側同時溢出血性液體更屬罕見。
目前對本病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用胸罩托起乳房,口服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茯苓、薄荷、甘草),有緩解脹痛作用。切忌自作主張,濫用雄性激素或黃體酮治療。由於該病常與乳腺癌並存,故最好經常就醫檢查治療,病人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定期自檢。
心情不愉快會影響月經嗎?
正常的月經依賴於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功能正常和相互協調。當婦女心情不愉快,如喪事、失戀、驚恐或工作矛盾時,可以使丘腦一垂體一卵巢內分泌的協調關係發生變化,使卵巢的功能出現紊亂,因而引起月經 失調,嚴重的精神創傷還可發生閉經,所以婦女保持情緒的穩定,是月經正常的首要條件。
為什麼婦女太胖、太瘦都會發生月經不調?
月經是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而引起的子宮出血。月經規律性的周期性變化,依賴於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分泌激素的相互調節,相互製約,其中女性性腺激素,尤其是雌激素的水平呈高潮與低落的變化,是維持月經周期性變化的重要環節。而婦女發胖時,皮下脂肪中能轉變為雌激素的物質增多,因而雌激素水平增高,體內雌激素的低落消失,加之肥胖的人往往合並腎上腺皮質的過度活動和甲狀腺功能的有時低下,導致體內激素的代謝紊亂,影響卵巢功能,因而,月經周期變化無常,經血量減少,或者閉經。發胖可以引起月經不調,太瘦也會對月經的周期產生影響。一般來講,如果體重比標準體重低10%以下,或者短期內體重急劇下降,體內激素的調節紊亂,就可使月經規律失常,出現經血變稀、血量減少,甚至閉經。由此看來,身體發胖絕不是什麼"富態"的象征,過瘦也不是"苗條"的表現。因此,太胖了應加強運動,限製脂肪的攝入;過瘦了應加強營養,調節自己的飲食,這樣才會月經調勻,身體健康。什麼是晚發月經?發生晚發月經常與哪些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