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女孩在十二三歲至十六七歲出現月經初潮。如果過了18歲才來月經,叫做"晚發月經"。形成晚發月經的一種原因是身體發育遲,因身體發育遲緩,生殖器官的發育必然也遲,因而月經來得晚。至於某些身體發育正常,身高、體重都正常,第二性征也已出現,但初潮來得遲,這可能與精神、情緒上的波動或刺激有關,也可能是因生活環境的驟變所致。另一種原因就是遺傳因素,一般母親或家族中初潮晚的,女兒初潮也較晚。至於因長期食欲不振或營養不良所導致的初潮時間推遲,臨床也可見到,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0沒有月經能不能生孩子?
月經是生殖係統發育正常的表現。就大多數人而言,沒有月經一般是不能生孩子的,因為沒有月經說明生殖係統中的某一環節出了障礙,顯然就不會生育。但也有幾種特殊情況,比如,有極少數性成熟的婦女,卵巢和子宮內膜雖有規律性的變化,但到周期末,子宮內膜不是剝脫而是自行退化,所以不出現月經,即中醫所說的"暗經"。由於這種人雖無月經,但有正常的排卵,因而不影響正常生育。還有個別婦女在生殖係統未發育成熟時就過早結婚,趕巧又在第1次排卵後就懷了孕,當然這也算無經受孕了。另外,因某些疾病而導致不能行經的婦女,在治療中,生殖功能剛剛恢複就懷了孕,這也算無經受孕的巧合。所以對於沒有月經的婦女,首先要進行婦科的詳細檢查,確定病因後才能得出是否能生育的結論。多大年齡出現月經初潮是正常現象?
月經初潮的年齡因人而異,有很大差別,可早自9歲,晚至18歲,大多數人的初潮年齡為12~14歲。影響月經初潮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方麵,即內因和外因。
(1)內因:包括遺傳、種族因素。血緣關係越近,其初潮時間相差越少。不同種族的女孩,初潮年齡亦不相同。古巴女孩初潮平均年齡為12.4歲,而俄羅斯北部少女初潮的平均年齡為15歲。
(2)外因:包括社會經濟情況、營養情況、個人健康情況、海拔高低、氣候狀況等。但其中最主要的為營養因素。據醫學界調查證明,近100年女性平均初潮年齡逐漸提前,其主要因素是營養條件的改善。
如何治療"繼發性無月經"?
連續3個月以上無月經的稱為"繼發性無月經"。繼發性無月經又叫繼發性閉經,主要由視丘下部、腦下垂體前葉、卵巢或子宮機能不全所致。
視丘下部是指揮分泌卵巢激素的最高中樞,若營養失調或過分抑壓情緒,便會使視丘下部無法發出命令而導致無月經;精神受到壓抑也會影響荷爾蒙中樞而造成無月經;而營養失調也會影響大腦和卵巢的機能,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如果子宮機能正常,很可能是因為無排卵而造成無月經。醫生通常會檢查視丘下部及腦下垂體係統的荷爾蒙或卵巢是否正常。
若卵泡激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無月經,醫生會為患者注射黃體激素。假如是荷爾蒙分泌的問題,可以服用藥物和改善精神狀態來進行治療。
患繼發性無月經的女性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因為拖延時間愈久,患者對治療所產生的抵抗性也愈強。假使拖延,病情容易惡化,如子宮會逐漸萎縮,而卵巢的機能也不斷降低。所以所有女性必須充分了解月經的重要性。
怎樣判斷月經過多?
月經量超過150毫升稱為月經過多,常合並月經延長和月經過頻。確定這個標準,是因為這種月經量對身體健康不利。
月經過多隻是一種現象,其實質包括排卵和不排卵兩種情況。不排卵的月經過多,就是功能性子宮出血;而排卵的月經過多,則常因子宮或全身疾病引起,兩者都需要進行必要的檢查及治療。
怎樣判斷月經過少?
月經過少包括兩方麵,一是月經量減少,二是月經間隔時間延長。兩者常同時發生。
月經量少於20毫升,或每次月經呈點點滴滴地出血,均屬於月經量少;月經間隔長達35天以上,是月經間隔延長;但如平時月經周期長達2個月以上,則應以超過2個月才算異常。
藥物引起月經紊亂怎麼辦?
因病用藥治療引起月經紊亂時,首先應征求醫生的意見,是否必須繼續治療,所用藥量能不能減少。一般在停藥或減少藥物用量之後,月經會自然恢複。如果不能停藥或減量使用,則應以治病為主,待病愈後,再設法恢複月經,因為疾病本身也會引起月經變化。個別情況下,也可以邊治病,邊用少量藥物維持月經,以防止閉經時間過長,發生生殖器官萎縮性變化。但必須經醫生全麵檢查並分析病情後決定,不能自己買藥服用。
月經病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月經病的治療原則重在調經。如因其他病而使月經不調,應先治病,病去則月經自然調。若因月經不調而後生病,應先調經,經調則病自除。臨床常用的方法有調理氣血、補腎、扶脾、疏肝等。同時,還要注意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如痛經劇烈,當以止痛為主,血崩暴下,應以止血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