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病的常用治法有哪些?
中醫對月經病的具體治法有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等。
(1)補腎法:經水出之於腎,故調經之本在腎。補腎以填補精血為主,並佐以助陽之品,即滋水更當養火之意,使腎中陰平陽秘,精血俱旺,月經自調。
(2)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健脾以養血之源,使經有所化;益脾之氣,使經有所統。
(3)疏肝法:以疏肝氣為主。意在調暢氣機,疏通氣血,氣血調和,則血海按期盈虧。
(4)調理氣血: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氣是運行血脈的動力,氣血失和,常是導致月經病的主要因素。所以月經病貴在調理氣血。病在氣者,當以調氣為主,佐以養血活血;在血者,則以活血為主,佐以補氣行氣。氣血和調,則經候如常。
為什麼說治療月經病多用肝腎同治法?
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經、孕、產、乳的物質基礎是血,而完成這一生理功能的動力是腎。例如,腎氣盛,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腎氣虛,天癸竭,地道不通,月經停閉。此外,腎與肝的關係還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1)腎藏精,肝藏血:肝腎同司下焦,精生血,血化精,精血互生,精虧則血虛,血少則精不足,稱為精血同源。
(2)月經的規律:肝主疏泄,腎主閉藏,一開一合,一泄一藏,協調合作,共同完成月經的周期潮止。
肝腎生理上的密切聯係,決定了病理上的相互影響。故在病症治療上,亦要兩者兼顧,配合運用,才能相得益彰,收到良好的療效。所以在月經病的治法上有肝腎同治之理。
運動可以治療痛經嗎?
很多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及月經期間感到腰痛、腹痛,嚴重的甚至需要臥床休息。這些病痛其實不一定隻是痛經那麼簡單,也可能是其他病症的先兆,如子宮肌瘤、子宮發炎、卵巢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所以長期患有痛經的女性必須進行詳細的婦科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若經過檢驗後發現是機能性的月經困難症,可以尋找治療痛經的方法,有些人會選擇服用止痛藥,但止痛藥會帶來副作用。若有可能的話,可嚐試以運動治療,如體操、遊泳和瑜珈都是很好的選擇。因為有強烈痛經的女性大都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良,特別是骨盆內的血液循環不佳。
其實,很多時候痛經源於心理因素,有些女性對月經來潮有些恐懼感和憂慮。所以盡量放鬆以及不要集中精力去想這些問題自然會減輕痛經的程度。此外,過度疲勞、暴飲暴食和精神壓力大也會導致痛經,故足夠的睡眠和充足的休息都對治療痛經有所幫助。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或在嚐試過其他方法後依然不能改善的情況下,可用荷爾蒙療法來治療,但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痛經?痛經怎麼辦?
凡是在月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小腹疼痛、腰部酸痛等症狀,以致影響生活、學習和工作者,即稱為痛經。據國內外不完全統計,大約有50%以上的婦女在行經時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1/10症狀嚴重,甚至行經期間必須臥床休息,不能從事生產勞動或參加學習。根據發病原因,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往往是從有月經開始就有腹部疼痛,所以也叫功能性痛經,多見於未生育過的年輕婦女。繼發性痛經是因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所致,所以又叫器質性痛經,多見於已生育的婦女或中年婦女。引起原發性痛經的原因很多,一是精神因素,嚴重抑鬱、過度焦慮、感覺過敏、精神緊張的婦女,容易發生痛經;一些青年婦女對月經生理不了解,如有羞澀、恐懼、厭惡等心理,也會出現痛經。二是子宮肌肉收縮過強或無節律、過度擠壓血管使子宮受刺激而產生疼痛。如子宮頸口或頸管狹窄、子宮位置不正或子宮過度屈曲、子宮內膜整塊脫落,都可造成經血流通不暢,刺激子宮強烈收縮而感到腹部疼痛。有的人因子宮發育不良,產生不協調收縮也會引起痛經。三是內分泌因素。很多醫生認為痛經的發生,是因子宮對卵巢分泌的黃體素敏感,過度收縮,使肌肉缺血所致。有人又根據痛經的婦女前列腺素高於正常婦女,且同一婦女痛經期間體內前列腺素高於平時,因此認為痛經與前列腺素有關。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是由於氣血流通不暢,以致"不通則痛"。其原因是內傷之後、感受寒濕,以及精神刺激等。至於繼發性痛經,多因生殖器官有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腫瘤等所致。
治療痛經,首先要查明原因。患原發性痛經的,不要過於緊張,解除思想上的恐懼和憂慮是十分有益的。注意經期衛生,適當活動,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盆腔充血;經期不喝涼水,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對減少痛經也有幫助。痛得嚴重時,把熱水袋放在小腹部,可以促進血液的運行,減輕疼痛。還可以吃些止痛藥,如索米痛片、阿托品、顛茄,中藥寧坤丸、玉液金丹,可以經常服用。調經片從月經前一段時間起,每天3次,每次3片,飯前服,直到月經來後不痛為止,效果也很顯著。若用益母草31克,生薑16克,加紅糖63克,或用香附9克,生艾葉9克,紅糖63克,水煎服,既簡便,效果又很好。應用艾條點燃後灸小腹中央,每次10分鍾左右,常能止痛。如果經過上述方法治療仍不好轉的,應去醫院進行全麵檢查,由醫生選擇治療措施。如患有繼發性痛經,應積極治療原發病,當原發病治愈後,痛經也就隨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