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預防老年人便秘的飲食?
老年人患有便秘,首先要及時請醫生查出病因,進行治療。另外,在飲食方麵,應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逐漸糾正便秘。
(1)多喝開水:大便數量和次數的多少,與飲水有密切關係。為了使腸道內有足夠軟化大便的水分,保持大便通暢,每天應盡可能地多喝一些開水或淡鹽水。
(2)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均含有大量纖維素。纖維素不僅能促進腸蠕動,軟化大便,預防和治療便秘,還有降低血脂和預防結腸癌的功能。因此,在飲食中,應多吃一些青菜、水果及根莖類食品,如土豆、白蘿卜、荸薺等。老年人牙齒往往鬆動或脫落,咀嚼不便,消化功能減弱。所以烹調時應將所食之蔬菜煮爛、做軟,便於吃下。
(3)粗細糧搭配吃:在飲食中每日適當搭配一定比例的含粗纖維的雜糧,力求主食品種多樣化,這樣既調劑了口味,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了營養價值,又可以增進腸道的蠕動,以利排出大便。平時,如適當多食用一些植物油,預防便秘的效果就會更好。
(4)早晚飲用蜂蜜水:蜂蜜不僅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而且也是一種潤滑腸道、通利大便的天然良藥。因此,經常便秘的人,每天早晚飲用一杯蜂蜜水,對防治便秘大有裨益。
(5)勿食辣椒、芥末等刺激性調味品:因為這些調味品可刺激胃腸道,引起腸痙攣,使本來便秘的病人排便更困難。
另外,有便秘的老年人,生活要有規律,情緒要樂觀,盡量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增強腹肌的鍛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配合飲食治療,便秘是完全可以糾正的。怎樣預防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特別是絕經期後的婦女在遇到輕微的碰撞,就發生了骨折;還有一些老年人,身體變矮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一種叫做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病在作怪。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年人和絕經期後的婦女中的常見病,其特點是單位體積內骨組織減少,骨質變得疏鬆了。這種病的發病率還挺高,根據國外一份對2063名婦女x光檢查的資料,發現由於骨質疏鬆而脊柱變形或骨折的在60~64歲的發病率是6.8%,65-69歲的是11.5%,70~74歲的為20.3%,發病率隨年齡而增加,每增加5歲,發病率增加近1倍。骨質疏鬆這種病在40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發生,而女性發病可為男性的數倍。引起這種病的病因還沒有完全搞清楚,而一般認為人到老年後的性腺激素減少,內分泌代謝紊亂是主要的;營養性因素,包括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和維生素c缺乏也可致病;另外,各種原因造成的活動受限製,如石膏固定、癱瘓、嚴重的關節炎等不能活動和不能負重,造成對骨骼的機械刺激減弱,骨形成減少,骨質吸收而形成疏鬆和肌肉萎縮,也可由一些代謝性疾病並發而引起。
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周身骨痛無力,以腰背部及骨折部位持續性疼痛為主,在體位改變或上樓時,疼痛更會加重,使活動受到明顯的障礙,久之,下肢的肌肉就會萎縮。如果脊柱發生壓縮性骨折,人就變矮了,而胸廓畸形時還可影響心肺機能。化驗檢查有時並不能發現什麼異常,診斷主要靠x光檢查看到骨骼中骨韻成分減少了,如骨小梁數目減少了,骨皮質變薄,骨髓腔加大,骨質密度減低變疏鬆了,但在x光檢查出來之前骨骼內已有30%~50%的鈣質丟失。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化性疾病,可以延緩其發生的時間。下麵著重談一下從加強營養和增加運動兩個方麵著手來防治。
我們了解到,長期臥床不動,特別是經過手術用石膏固定的患肢,常常會發生骨質吸收和疏鬆。人到了老年,保持適當的運動,對刺激成骨細胞的活動和骨質形成是有利的;即使因為骨痛需要暫時臥床,也應爭取在床上盡可能進行一些四肢和腹背部肌肉的主動或被動的運動,以預防失用性肌肉萎縮的發生和骨質疏鬆的進一步加重。疼痛症狀減輕後,應盡早起床鍛煉。在營養方麵,應當保證食物中有充足的蛋白質營養。由於患骨質疏鬆症時,骨骼的蛋白質和鈣鹽均有丟失,若能補充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瘦肉及大豆製品等),將有助於骨內有機基質的生成;同時應注意補充鈣鹽、維生素D和維生素c。每日口服鈣劑(如乳酸鈣或葡萄糖酸鈣2~4克),但單獨使用鈣劑,效果不理想,同時服用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D的用量一般是每日5000~25000國際單位,但長期服用應注意預防血鈣過高而引起尿路結石。鈣的補充也可以多用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綠葉蔬菜和海產品等。此外,當食物中維生素c缺乏時也會影響骨內基質的形成,補充維生素c的營養,應多吃些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