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甘潤食物。一方麵可以直接補充人體的水分,以防止口唇幹裂等氣候幹燥對人所產生的直接的傷害;另一方麵,通過這些食物或藥物補養肺陰,防止因機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到燥邪的影響,產生疾病。這樣就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麵來防止燥邪對人體的傷害。正如《飲食正要》中所說:"秋氣燥,宜食芝麻,以潤其燥。"甘潤的食物,除了能補養肺陰以外,還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我國古代就有"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的說法。晨飲淡鹽水,晚飲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防止便秘的好方法,同時也是養生抗衰的重要內容。
對於秋燥,一方麵要進食甘潤之品,以補肺潤燥;另一方麵要注意不要進食辛辣燒烤上火之品。辛辣之品主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酒等。燒烤一般以雞肉、牛肉、羊肉等為原料,置於明火或微波爐內燒烤。這些食品一是本身眭溫;二是烹飪過程中,食物的水分散失較多,進食的過程中需要較多的唾液來參與消化。食入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的症狀。為此,秋季最好要忌食這些食物。當然少量的蔥、生薑、蒜作為調料,或以性溫的一些肉、禽類食物燒湯,並佐以銀耳之類滋陰潤燥的食物,是不會加重秋燥的。這裏要特別說明的是生薑。生薑是藥、食兩用且藥用廣泛的一種食物。生薑含揮發油,有加速血液循環的作用。生薑含薑辣素,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的作用,生薑所含的薑酚,能抑製前列腺素的合成,減少膽汁中黏蛋白的形成,從而能減少膽石症的發生。
為什麼說補藥忌惟求貴重?
一提起進補,人們總會首先想到貴重藥品,似乎進補就是吃貴重藥品。於是要求進補者的目光都瞄準了鹿茸、冬蟲夏草、西洋參、野山人參、楓鬥(雲南黑蘆草)、龜甲膠等名貴中藥材。有的人一次進補費用就達數百元甚至千元以上,以為價格越昂貴,其補益作用越大。某些人服用名貴中藥以後,的確起到了強身壯體的作用,可以說是花錢也不冤枉;然而,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了名貴中藥後,出現許多副作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虛不受補",真可謂進補不當,花錢買罪受。中醫進補主要分補髒和補腑兩大類,補五髒應以補藥為主,補六腑應以通為補。而補五髒也不一定要用名貴中藥,應堅持"滴水穿石"的原則,反對"一曝十寒";要根據五髒虛損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少量、長期給藥。至於六腑以通為補,則更用不上名貴的中藥了。六腑主要與消化、泌尿係統有聯係,保持消化道的暢通和吸收良好就達到了進補的目的。如大便不暢、機體消瘦、食欲不振,這類病人如服用鹿茸、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就如火上澆油,必然會出現副作用。此時隻要用上大黃製劑,就能使大便通暢、食欲增加,病人的消化係統正常運轉,口味大增且吸收良好,正是"不補之中,真補存焉"。我國民間有句俗話:"人參殺人無罪,大黃救命無功。"可見,藥不分貴賤,隻要能對症治病,幾分錢的藥也能進補,若不管什麼病,胡亂進補,人參也會置人於死地,所以進補不一定要用貴重藥。
為什麼說忌補腎不當?
中醫的腎不是一個解剖學上的具體髒器,而是包括內分泌、免疫、泌尿、生殖、呼吸、神經、血液、運動等係統功能的概念。中醫學認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生、長、壯、老、死,是腎中精氣逐步充盛再由盛至衰的過程。幼年腎氣逐步充盛,就有了"齒更發長"的變化;青春期腎氣進一步充盛,女子出現月經,性功能漸漸成熟,具備生殖能力,男子產生精子,生育能力成熟;壯年期腎精充盛,筋骨強勁,肌肉豐滿,各種功能強盛;進入更年期,腎精由盛轉衰,逐漸出現脫發白發,牙齒鬆動,疲乏無力,性功能下降;進入老年期,腎精更為虧少,生育能力喪失。可見,腎虛在各個時期皆可見到,但最多見於更年期以後,而青壯年期則較少。
更年期以後真出現腎虛了怎麼辦?回答是既可用藥物補腎治療,也可采取其他辦法。中醫認為,對於虛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神補不如精補。因此,一些虛證可以通過調節生活規律,調整飲食結構,加強功能鍛煉,調整情緒等達到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