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營養保健(4)(2 / 3)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人之生長、發育、生殖,補腎有促生長、優育、延緩衰老的作用。像兒童大腦發育不良、嬰兒腦癱、習慣性流產、老年癡呆、早衰等均可采用不同補腎方法防止與治療。此外,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低下,難治性冠心病,腦髓脊髓的病變,慢性腎炎,反複發作的泌尿感染,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早泄,婦女月經不調、子宮發育不良、不孕、畸胎等,通過補腎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補腎雖有益,但補之不當亦可致病而生禍端。兒童補之不當可促早熟、發育異常;青年人補之不當,可致勃起功能障礙、早泄、遺精、陽強不衰;中年人補之不當,可致精神異常興奮、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老年人補之不當,易引發腦卒中、腦血管意外。

現代研究認為,補腎藥物的作用應該是多途徑、多側麵、多靶點的,其中很重要的途徑是作用於神經、內分泌、免疫係統,增強其功能,糾正下丘腦、垂體、性腺、甲狀腺、腎上腺的功能紊亂,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改善人體物質代謝,清除自由基,增強性功能,提高生育力,延緩衰老等多種作用。然而在當前卻有一種錯誤趨向,即保健品中以補虛為主,補虛以補腎為主,補腎又以補腎陽為主,導致補腎壯陽之品被濫用。請不要擅自補腎,妄用壯陽之品,也不要輕信廣告的宣傳。有病還得找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調補,方才對身體有益,不生禍端。、。 為何女性宜重視補氣血?

女人的一生可以有三次機會改變自己的體質,它們分別是月經初潮前的少女時期,月經、妊娠、生產、哺乳期的青壯年時期和絕經後的更年期。

12歲以前的少女,一般月經尚未來潮,大多身體都比較健康,不需要特殊的進補。然而,由於其他原因也可產生營養不足,造成發育遲緩和體弱多病,這樣就需要考慮適當進補。而這個時期的進補,應主要側重於食補,多吃一些含有豐富蛋白質、糖類、纖維素、維生素、鈣、磷、鋅等多種營養成分的食物,以滿足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鋅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及性功能的活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內攝人豐富的鋅,可使女子體態豐滿、皮膚細膩,反之,將會阻礙少女的生長發育。因此,少女應多吃一些豬、牛、羊肉及蛋、芝麻、花生、核桃仁等含鋅豐富的食品。當然,對於一些由於先天因素造成的體質特別虛弱的少女,就要選擇食補與藥補相結合的方法,適當選用桂圓、枸杞子、熟地、當歸等來調補體質,然後再進行食補,以防"補而不受"。少女時期體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以後各時期的生理功能能否正常,是成人後形體健美、膚脂嫩膩的基礎。

從少女時期過渡到青壯年時期,新陳代謝旺盛,生理變化明顯,有月經來潮、妊娠、生產、哺乳等,因此消耗的營養比較多,易造成氣虛、血虛、氣血兩虛、腎虛和肝腎兩虛等虛證。氣虛可引起脾氣虛弱,失去統血功能,造成衝任之脈不調,以致月經淋漓不淨,經期延長;血虛可引起女子月經先期、退後和量少,造成消化不良、腰酸腿軟、頭暈眼花、麵色萎黃、心悸心慌等現象;氣血兩虛可引起婦女痛經、閉經和產後乳汁不足,以致精神倦怠、麵色蒼白、頭暈目眩、飲食減少等;腎虛可引起婦女月經量少和不孕,這主要是由先天腎氣不足、精血不充造成的;而肝腎兩虛也可引起婦女閉經,並出現月經量少、頭暈耳鳴、麵色暗淡等現象。女子這個時期的虛證,主要表現為氣血虧虛,進補時應著重於調補氣血,可選用當歸補血液、四物湯、養血補腎湯、羊肉粥、歸地燒羊肉、阿膠歸脾丸、人參養榮丸、烏雞白鳳丸、養血當歸精等。妊娠前後是青年婦女特有的一個時期,隨著胎兒的長大,母體需要的營養相應增多,在飲食上供給豐富的營養,如多食含蛋白質、磷、鈣的食物,因為這些營養物質是胎兒大腦形成不可缺少的;此外,還可適當地進行調補,進補時也應著重於氣血兩方麵。因為此時最易造成氣血不足,加上氣隨血走,血虛也就易引起氣虛。孕婦產前宜用甘淡清涼之品,不宜用辛溫大熱之補劑,這樣有利於安胎保胎,此時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而產後宜采用溫補之法,可選用的動物性補品,如雞、鴨、瘦肉等,這些滋膩之品有利於產婦體力的早日恢複。當然,也可選用十全大補丸、八珍丸等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