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應勞逸結合,既不可貪圖安逸,也不可過中醫養生箴言於勞累。萬全說:“太逸則氣滯,太勞則氣衰。若勞逸失宜,舉止無常,攀高負重,其胎心墜,甚而導致難產。”
◎徐蘊華說:“孕婦需要平衡合理的營養。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結合、饑飽適度、不偏食、不挑食,並根據個人活動量、體質及孕前體重決定攝入量和飲食重點。”
附錄 曆代醫典與名醫概述
第一節 扁鵲
生卒年:公元前407年~前310年
人物簡史:姓秦,名越人,尊稱扁鵲,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扁鵲是我國診脈(望、聞、問、切)的發明家,並以針灸聞名天下。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結拜了名醫長桑君,得其真傳,開始行醫生涯。他天資聰穎,善於汲取前代、民間經驗,逐步掌握了多種治療方法,後來醫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隨之巡診列國。
主要著作:《內經》、《外經》,皆失傳。另外相傳著有《難經》。
第二節 《黃帝內經》
成書時間:秦漢時期
作者:有人說是黃帝,也有人說是扁鵲,其實這一著作是集多人的力量,彙集了當時中醫界優秀理論的“百家之言”。
《黃帝內經》被曆代醫家視作無上的經典,成為從古至今中醫學不可背離的“立醫之本”。
書籍簡史:《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個部分,是一部集醫理、醫論、醫方於一體的綜合性著作,它采用了對話的形式,以黃帝和上古幾位著名醫學先知,相互問答醫學知識的形式闡述了重要的醫學理論。
第三節 《神農本草經》
成書時間:東漢
作者: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而是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總結、搜集、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這已經是醫學史界比較公認的結論。
書籍簡史: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為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一次係統總結,曆代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
第四節 華佗
生卒年:145年~208年
主要貢獻:麻沸散、五禽戲
人物簡史:字元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稱。華佗生活的時代,多戰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目睹這種情況,華佗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提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主要著作:《中藏經》、《華佗神醫秘傳》等。
第五節 張仲景
生卒年:150年~219年
人物簡史:張仲景為東漢時期一位偉大的醫學家,而且也是一位深得《黃帝內經》之旨的養生學家,他在《黃帝內經》保養元氣、預防疾病的理論指導下,利用藥療、食療、體療、針療等方法來扶正祛邪,促進康複,對中醫養生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主要著作:《傷寒雜病論》,後人將此書整理為《傷寒論》和《金匾要略》。
第六節 王叔和
生卒年:約3世紀
人物簡史:王叔和名熙,西晉高平人,個性沉靜,博通經方,是晉武帝時的太醫令,長期在洛陽行醫。他在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貢獻有兩項:第一是整理編輯張仲景的《傷寒論》及《金匾要略》,並重新編輯成書,名為《金匱玉函經》;第二是撰寫中國醫學文獻中第一部專門講求脈法的著作——《脈經》。
主要著作:《脈經》。
第七節 皇甫謐
生卒年:215年~282年
人物簡史:皇甫謐為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之一、世界針灸學之祖、世界級曆史文化名人。自幼貪玩,無心向學,到了十七歲,竟“未通書史”,整天東遊西蕩,後受叔母的教誨,悔過自新。魏國宰相司馬昭、晉武帝司馬炎曾征召皇甫謐進朝做官,但他皆以病、老為辭。皇甫謐四十二歲患嚴重風痹症,不為病魔屈服,悉心鑽研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