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心靈的呼喚——戒毒的基本規律(2)(2 / 3)

統計處理:結果用spss12.0統計軟件處理。

二、結果

一般資料:1009例藥物濫用成癮中,男性660例,女性349例,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60歲,平均32.6歲,處於生理脫毒期的129例,康複期的823例,鞏固期57例。

(一)非藥理因素與藥物濫用成癮行為的形成及矯治的關係

(二)藥物濫用情況:1009例藥物濫用成癮中濫用時間最短的1月,最長的24年,5年以上的占51.9%;主要濫用藥物為海洛因,占68.6%,其次為冰毒,占29.0%;主要濫用方式為注射,占46.6%,其次為燙吸,占45.3%;獲得濫用藥物的主要途徑為同伴提供,占54.0%;主要濫用場所為無固定地點,占40.6%,其次,在家裏,占35.2%。

1.藥物濫用成癮者所處環境與對濫用藥物渴求度的關係

調查對象在社會上的渴求度:一般的占45.5%,明顯渴求的占23.6%,非常渴求的占14.5%,總渴求度達84.6%;而在強製隔離戒毒所內的渴求度:一般的占11.8%,明顯渴求的占3.2%,非常渴求的占3.4%,總渴求度僅為18.4%。由此可見,藥物濫用成癮者所處的環境與對藥物濫用渴求度之間的相關性。

藥物濫用成癮者矯治效果及影響因素。

強製隔離戒毒所內各種獎勵措施對調查對象矯治效果的影響率:非常有效占29.4%,有效占39.5%,一般占14.3%,總影響率達83.2%;各種處罰措施對矯治效果的影響率:非常有效占16.7%,有效占32.1%,一般占19.6%,總影響率達68.4%。由此可見,藥物濫用成癮者的矯治動機及矯治效果與場所內所受的各種獎勵或處罰之間有相關性。

2.藥物濫用成癮者有無偷吸行為及原因:有偷吸的44.4%的原因是有機會獲得毒品,19.4%是聽到別人談論吸毒經曆,13.9%的是知道有人偷吸。無偷吸行為的原因:37.7%是身體康複較好,36.7%是戒毒所環境不允許,16.1%是無吸毒環境激發。由此可見,可獲得毒品的環境因素與偷吸行為之間的相關性。

三、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藥物濫用成癮者所處環境與對濫用藥物渴求度之間有相關性,可獲得毒品的因素與偷吸行為之間有相關性。由此表明一些非藥理因素參與藥物成癮的機製,貫穿從用藥、耐受、戒斷到複吸的整個過程,提示藥物可獲得性的辨別性刺激和與藥物相伴的條件性刺激不僅直接影響用藥行為,同時通過條件反射機製參與藥物成癮及複吸過程。

藥物濫用成癮是一種慢性複發腦疾病,其核心問題是長期濫用藥物,中樞神經係統產生了可塑性變化,即耐受、依賴和敏化。目前許多研究已經證明成癮藥物誘導的行為敏化對覓藥行為和複吸的發生和維持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在條件性位置偏愛模型中,能導致大鼠出現敏化前的處理,會使大鼠更快建立起藥物及匹配條件線索間的聯係,在更低藥物劑量和更短訓練時間內,更易形成條件性位置偏愛效應;又如敏化會促進大鼠在自身給藥模型中的學習,提高其對藥物的敏感性,由此推測敏化使藥物、用藥行為及匹配線索的“誘因”凸顯,使動物趨向這些刺激的動機增強。因此可以把敏化看作成癮的一種決定性特征。在行為學術中,行為敏化被認為是不斷增強對藥物的非條件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說,條件性刺激,比如藥物相關環境似乎對行為敏化的誘導和表達不會產生影響。然而大量的研究發現,在動物實驗中,反複注射藥物時間情景,包括給藥前的捉拿、針刺等操作,以及燈光、鈴聲等相關環境,由於反複與藥效匹配,經由聯想學習起到條件刺激的作用,調節敏化的形成和表達。有研究表明,動物在藥物相關環境刺激下,同樣可誘發自身給藥和條件性位置偏愛模型的重建。引起人類複吸行為的三大因素:藥物引燃、藥物線索、應急都可以誘導動物覓藥行為的恢複,但人類實際藥物濫用的情況是:對藥物的渴求大多發生在再次接觸藥物濫用之前,是與藥物濫用相關的環境線索誘發了對藥物的渴求,而不是偷吸一口才誘發了渴求,而且藥物誘導的複吸不能排除環境辨別刺激的作用,也有學者認為藥物的複吸部分是通過加強了環境的暗示作用。

敏化可以看作是由藥物的無條件作用與環境線索的條件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對此,目前有三種模型解釋。第一,興奮性條件反射模型:該模型用經典條件反射解釋,認為成癮藥物是一種無條件刺激,與藥物反複匹配的情景為條件刺激,二者反複搭配後,條件刺激能誘發條件反應。與此模型相一致的是,在大鼠鹽水點燃測試中,匹配組、非匹配組和多環境組訓練結束經一段時間戒斷後,在測試箱中接受鹽水點燃測試,隻有匹配組表現出條件反應。第二,抑製性條件反射模型:該模型認為,當藥物及匹配環境建立起穩定聯係後,與藥物注射不匹配的情景會作為一種抑製性條件刺激,抑製敏化的表達。有實驗表明經點燃測試後,各組大鼠在測試箱中接受鹽水注射,一段時間後回到飼養籠再次接受鹽水注射,這種處理被稱為消退程序,反複操作後發現非匹配組也能在後續點燃測試中出現敏化表達,說明抑製性條件刺激的抑製經消退程序後減弱,而釋放了對敏化表達的抑製。第三,偶因設置模型:此模型認為與成癮藥物反複匹配的情景不但能作為一個興奮性的條件刺激誘發出條件反應,條件刺激還能起到調節器的作用以調節其他刺激誘發行為的能力,並且這種調節器的作用是獨立於它作為條件刺激的性質或功能的。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情境作為條件刺激隻能誘發小幅度的條件反應仍可影響敏感化,使其表達具有情境的特異性,因此匹配情景既作為條件刺激引發條件反應,也作為調節器調節藥物的刺激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