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戒毒工作的人才培養(5)(1 / 3)

進一步調整考核方法。首先,選拔領導看業績。把做了些什麼作為考核領導的主要依據。其次,考核民警看態度。能做大事的做大事,不能做大事的,把自己的小事做好也是好民警。再次,總結工作看實效。要看一個人有多少成果,要把場所穩定和重新違法犯罪率作為考核單位主要領導的主要依據。然後,首要標準為先。就要將周永康同誌提出的“首要標準”作為考核的首要標準。真正落實教育矯治的功能。最後,執法工作為主。勞教單位是執法單位,如果我們執法單位執法違法,就可作為否決的條件。考核時以有法律的按法律,沒有的按法規的原則進行考核。工作規則為章,對違章辦事、不按規定辦事的要給以重罰,絕不能隻是說說而已。

(第四節) 桂林歸來感受深

金秋十月,美麗的桂林山清水更秀,滿城飄香的桂花沁人心脾。彙攏當今中國最高戒毒研究成果、聚集全國頂級戒毒專家(包括香港、澳門)的“全國藥物濫用防治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於2009年10月19日至24日在廣西桂林召開。筆者作為《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誌》的編委、大會主題報告的報告人,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並在大會上做了題為《談中國戒毒機構的運行機製》的主題報告,還在戒毒工作坊交流了《我國戒毒模式的探索與思考》,受到與會專家和代表的高度評價。這次研討會使筆者受益匪淺,同時也對我省戒毒(勞教)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一、會議的基本情況及體會

這次研討會有以下三個特點:

規格高。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是專門從事藥物濫用防治的學術研究團體,第一任會長由原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同誌擔任,現任會長為原衛生部藥政司司長潘學田同誌。《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誌》由衛生部主管,專門進行藥物濫用防治領域的報道和學術交流。編委層次高,基本囊括了我國的藥物濫用防治專家。主編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理研究所副所長李錦研究員。參加這次研討會的有原衛生部的老領導,國家藥典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研究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中醫藥大學、總後衛生部、軍事醫學科學院及各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的有關藥物濫用防治專家及有關醫院、衛生防疫、戒毒所的實際工作者,近300人。

觀點新。這次研討會收到論文近200篇,有10位專家、教授在大會上做了主題報告,26位專家及戒毒工作者在“戒毒和康複工作”等三個專題工作坊做了交流發言,98篇論文選入“論文集”。研討會交流範圍廣泛,有研究強製隔離戒毒的,也有探討社區戒毒和社區康複的;有研究心理治療的,也有探索藥物治療的;有研究戒毒管理的,也有探索行為治療的;有從社會學科角度研究的,也有從自然學科角度探索的。研討會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觀點一:四川代表嚴登山提出了戒毒工作必須遵循的十大規律的觀點,其中之一就是:戒毒沒有靈丹妙藥,必須遵循戒毒規律,走一條集管理、矯治、教育、醫療幹預為一體的綜合戒治的路子。

觀點二:黑龍江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劉麗敏主任醫師認為:“每一名戒毒人員在適宜時間內接受科學、係統的戒毒康複治療。社區戒毒、強製隔離戒毒、社區康複等戒毒措施使戒毒的各個階段緊密銜接,有利於引導吸毒人員在生活常態下戒毒。”

觀點三:廣州白雲自願戒毒中心張希範主任強調:“過度以問題為焦點(隻看到一個人身上出現的‘問題’,卻看不到一個完整的人),違背‘以人為本’的戒毒思想”。強調“戒毒康複應走多專業合作路線”。

觀點四:廣東戒毒勞教所陳勇說:“勞教單位的戒毒工作必須實現‘三個轉變’,即從執法機關向治療機構轉變,從收容吸毒勞教人員向收治戒毒人員轉變,從執法工作者向戒毒工作者轉變。”

觀點五:武漢小洪山戒毒所劉萍所長建議:“由政府出麵,全麵推行戴托普戒毒模式。”

觀點六:江蘇省行政學院韓丹教授認為:“政府領導下的家庭治療與社區康複相結合的社區戒毒模式是吸毒人群回歸社會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