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工作理念要符合黨的執政理念。毒品問題是一個國家非常頭疼的問題,它既是公共衛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法律問題。對於毒品問題的態度,尤其是如何戒毒的問題、態度和政策,從一個側麵折射出一個國家的執政黨進行社會管理(管理國家)的策略和能力。因此,我國的戒毒工作必須彰顯“人”的理念,走社會化的道路,這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是社會管理工作創新的需要,也是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戒毒製度的需要。黨的執政理念是以人為本,戒毒工作理念也必須以人為本,把戒毒人員的基本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吸毒人員,他們吸毒是違法的,但他們又是病人,是受害者,對他們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周永康同誌也指出:“禁吸戒毒工作必須按照以人為本的思想,真正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把對吸毒人員的教育挽救放在第一位。”
羈押式戒毒向社會化戒毒的過渡。目前我國的強製隔離戒毒工作基本上沿襲了羈押式管理的模式,它的主要缺陷是:強製為主,側重對吸毒人員的懲罰;以限製人身自由的方式強迫戒毒;羈押戒毒之外,自願戒毒的空間小。這些缺陷的存在,阻礙戒毒工作的發展,不利於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因此,在保留“羈押式戒毒”措施的同時,應充分擴充多種新型戒毒措施,逐步向社會化過渡,突出病人的屬性。在以人為本戒毒理念的指導下應運而生的“雲南開遠模式”、“貴州貴陽雲岩陽光工廠模式(建在家門口的戒毒場所)”、“雲南昆明模式”、“海南海口模式”、“廣東三水模式”,就充分反映出戒毒工作發展的趨勢。
戒毒的社會化必須有專家的參與。戒毒工作的社會化是禁毒工作的社會管理創新之舉。新的戒毒理念將會使戒毒工作走向社會化,專家醫療機構將成為戒毒工作的主體。在戒毒的過程中,必須貫徹科學戒毒,突出吸毒人員的病人屬性。既然是病人,就離不開醫生,就要有專家的參與。
我省(勞教)戒毒工作近20年的曆程,戒毒理念由“遠離”毒品到“拒絕”毒品,實踐證明了它的可操作性,也印證了符合戒毒工作的客觀規律性。隨著禁毒鬥爭的開展,戒毒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戒毒工作的理念應是“快樂戒毒、陽光矯治,有尊嚴地戒毒”,符合“以人為本”的思想,符合我省(勞教)戒毒的實際,更符合戒毒的規律。
要加強我省(勞教)戒毒醫院的建設。應以眉山強製隔離戒毒所醫院為依托,組建我省勞教(戒毒)專科中心醫院,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對戒毒人員的醫療救護、醫療戒治及對戒毒專業人員的培訓。同時,加強所醫(務所)院的建設,逐步把“羈押式戒毒”轉到“戒毒治療”上來。
要樹立專家治所的觀念。積極引進專家參與我們的戒毒工作。對各所領導,特別是一把手要進行戒毒的專業培訓,使他們成為戒毒工作的行家裏手。同時,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製定政策鼓勵他們成為戒毒專家。隻有這樣,才會有我省(勞教)戒毒工作的突破,才會使我省(勞教)的戒毒所成為專業的戒毒所。我們必須牢記,戒毒所不僅是執法機關,更是一個戒毒專業機構。
(三)社會化戒毒,需要改變戒毒方法。
這次會議有國家禁毒部門官員的參與,透露出的信息是戒毒工作將更加注重戒毒的社會化及戒毒的科學性。同時,公安、司法戒毒場所參加的人數增多,反映出強製隔離戒毒工作社會化的願望。我省戒毒(勞教)工作加強社會化戒毒,建議可做好三篇文章。
成都戒毒康複所的“橋梁”作用。成都戒毒康複所要根據自身場地狹小,設施落後的特點,不盲目模仿兄弟省、市康複所,要做好從“強製隔離戒毒”向“戒毒康複再向社區戒毒(康複)”的轉變,發揮“橋梁”作用,用心研究怎樣轉變,解決好轉變中存在的問題,力爭做好與社區戒毒(康複)銜接這篇文章。
綿陽強製隔離戒毒所的“基地”建設。綿陽強製隔離戒毒所利用土地資源,引進資金,打造“回歸家園”考驗基地,思路好,方向正確,應給予大力支持,力爭打造成全省禁毒教育基地和戒毒人員的就業基地。同時,應積極爭取部勞教局支持,保留一個中隊的舊址,打造成勞教工作教育基地,建勞教工作博物館。
成都強製隔離戒毒所的“窗口”效應。四川(勞教)戒毒工作怎樣做的,做得如何,需要由“窗口”反映,地處成都的強製隔離戒毒所,應承擔起這一作用。要在戒毒的理念上超前,在戒毒的方法上創新,在戒毒上有亮點,在工作上有看點。讓領導、專家和同行從這一窗口看到四川(勞教)戒毒工作者的形象,有力提升四川(勞教)戒毒工作的地位。
二、三點啟發
(一)戒毒需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