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筆抵萬軍”的著名報人邵飄萍3(3 / 3)

無所畏懼 英勇就義

1924年4月初,張作霖、吳佩孚為了共同的利益,重歸友好,又拉攏山西軍閥閻錫山作盟弟,從三麵夾擊馮玉祥的國民軍。張作霖率軍攻克九門口、山海關、進占灤州、唐山;張宗昌、李景林的直魯聯軍,又從側翼發起夾攻,占領馬廠,逼近天津;吳佩孚出兵進攻河南,相繼占領了開封、鄭州,直取石家莊。北京已麵臨直奉聯軍的包圍。4月中上旬,直奉聯軍派飛機對北京狂轟濫炸。《京報》於13日刊載《聯軍飛機擲彈全城市民恐怖》,披露12日上午9時許,兩架飛機投36枚炸彈於西直門外車站、廣安門內大街一帶,炸死5人,炸傷24人。轟炸還導致大量房屋倒塌,民眾流離失所。

這時,正在赴蘇途中的馮玉祥,不得不下令陷於奉直聯軍三麵包圍的國民軍撤出北京城,開往西北地區。16日,《京報》以《國民軍昨晚實行總撤退》的消息,報道鹿鍾麟率全軍開回西北,警察權移交各調解人接收。親眼目睹了直奉軍閥無惡不作的邵飄萍,不顧個人生死,刊出署名飄萍的評論《歡送國民軍》。高度稱讚國民軍紀律嚴明,秩序井然,勇敢地表達了“本報對於國民軍第一軍始終示愛護之態度”,讚揚國民軍是當時中國不同於軍閥部隊的“良好之武力”,是可以承擔捍衛國家重責的部隊,對直奉軍閥軍隊的暴行進行了鞭笞。

國民軍撤離北京前,馮玉祥把邵飄萍的安危係在心上,先後三次派鹿鍾麟勸說邵飄萍暫時放棄《京報》,隨軍撤離北京城。這時的邵飄萍也自然明白,隻要國民軍一離開北京,死神就會很快降臨到他身上,但是他顧及《京報》是黨的輿論陣地,他想利用矛盾,在險境中求生存。邵飄萍支持“父讓子繼”,讓張學良接任鎮威軍總司令,改造東北政局。加之自認為與張學良私交不錯,他希望這次能冒險成功,於是婉拒了鹿將軍的勸說,堅守革命陣地。

4月18日,張作霖的前敵總指揮張宗昌率直魯聯軍率先進城。聯軍進城後,燒殺搶掠,無所不做,百姓敢怒不敢言,《京報》迅速刊登《聯軍之軍用券》、《京師流通軍用鈔票問題》等報道,披露士兵強付軍用票,隻要店主稍微不願意,就拳腳相加,商戶隻好關門,京城頓時一片荒涼冷落的景象。奉軍入京後,發布27條,宣布凡“宣傳共產,鼓吹赤化,不分首從一律處以死刑”,並派出軍警大肆搜捕進步學生,散發傳單,誣陷邵飄萍是“盧布黨”記者,封殺進步報刊。張作霖公開聲稱“誰敢說我張某壞話,就休想出報!休想活命”,到處製造恐怖氣氛。這時的張作霖暗中出高額賞金捕殺邵飄萍,吳佩孚也命令捉拿邵飄萍,京報館和邵家的電話被監聽,館舍受到監視,邵飄萍的生命時刻處在危險之中。邵飄萍的親戚、朋友、同事都勸他到外地躲避一段時間,邵飄萍沒有同意,隻是將《京報》暫時交給夫人湯修慧打理,照常出報,自己避居俄國使館,且在六國飯店開了一個房間,處理公事,接待來訪。奉軍抓不到邵飄萍不甘心,以造幣廠廠長之職和二萬元大洋為誘餌,收買了曾與邵飄萍有過舊交的《大陸報》社長張翰舉。

張翰舉外號叫“夜壺張”是個投靠軍閥官僚的無恥文人。4月中旬,張翰舉經常在使館區尋覓邵飄萍,見到邵表示異常親密,詭稱張作霖懼怕國際間的幹涉,並不敢加害於他,且說隻要邵改變作風,《京報》仍可照出,並自吹他能設法向張學良疏通。邵飄萍聽了之後,將信將疑。4月24日,邵飄萍擬回報館料理事務,事先用電話與張翰舉說明,張滿口以人格擔保不會出事,叫他放心回館,暗地裏卻向張作霖通報。邵飄萍回報館處理完事務就與朋友在報館打起了麻將,當他們打完麻將從京報館出來的時候,張作霖早已在門口布下了天羅地網等候邵飄萍,就這樣,邵飄萍落在了張作霖的手裏。

邵飄萍被捕的第二天,4月25日午前,湯修慧致電多處,請求營救邵飄萍。下午3時,新聞界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營救辦法,大家推舉劉煌等十三名代表晉見奉軍第三團團長張學良,請求寬赦邵飄萍。張學良告訴代表:“逮捕邵飄萍一事,老帥與子玉(吳佩孚)及各將領早已有此種決定,並定一經捕到,即時就地槍決。餘與飄萍私交也不惡,唯此次要辦飄萍,並非因其記者關係,實以其宣傳赤化,流毒社會,貽害青年,罪在不赦,礙難作主。”代表們再三與軍方、警方交涉,但是張學良不為所動,以郭鬆齡被捕殺為例,笑著說:“餘與郭鬆齡情誼之篤,世無倫比,郭倘因他事犯罪,餘可犧牲一己,與其私逃。而其前次舉動,餘實亦無法援助。……”反動軍閥毫不改口,代表們無功而返。

同日,《黃報》社長薛大可又為此事寫信張學良,《東方時社》記者張培風要張學良搭救邵飄萍,但都效果不大。4月26日淩晨1時許,警察廳將邵飄萍“提至督戰執法處,嚴刑訊問,脛骨為斷”,沒經法院公開審判,就將邵飄萍定罪為“京報社長邵振青,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罪大惡極,實無可恕,著即執行槍決,以昭炯戒……”秘密將邵飄萍處死。臨刑前,邵飄萍向監刑官拱手說道“諸位免送!”,麵向陰霾的天空,哈哈大笑,從容就義,年僅40歲。從邵飄萍被捕到最後被殺,北京、上海、天津的報紙作了報道,但多數報道極為謹慎,言語中流露出可惜。

邵飄萍是聯軍進城後最早捕殺的革命知識分子。邵飄萍一生都在追求中國言論、新聞、出版自由的理想,他以“鐵肩辣手”自勉,並堅定地向自己的理想努力著,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社會之公人,是居於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外的第三者”的標杆,不僅僅是“布衣之宰相,無冕之王”的稱謂,更有他敢於為了自己的理想,向那個黑暗的年代說“不”的勇氣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