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寵愛日盛。她日複一日地迷戀於他們,不管不顧大臣們的議論之聲,大有將這種迷戀進行到底之勢。她的這種迷戀使她的生命變得很長,這是朝廷中的百官們和她的後代們始料所不及的。
武則天恨不能把她的無窮珍寶都送給那一對妖姬一樣的男人。她把她的財富給他們,於是幾乎是轉瞬之間,原本貧窮的張氏兄弟,搖身一變就成為天下少有的腰纏萬貫的富翁。
武則天先是給了她最最寵愛的張昌宗雲麾將軍行左千牛中郎將的官位,而後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為他加封,將散騎常侍、銀青光祿大夫等各種官銜,全都一股腦兒地加在了這個麵色白皙傅粉塗朱的年輕人身上,並特許他與眾多資深朝官一道朔望朝覲。
對那個稍有才能,且已做了朝中小官的張易之,女皇帝更是賜他司衛少卿的高官。如此張氏兄弟一路攀升的勢頭銳不可當,直到朝廷終於沒有了適合這對男寵的更高的官位。
來自朝廷和來自皇室的風浪,一波接著一波,幾乎把武則天淹沒。這讓武則天很是頭疼,也很鬱悶,她甚至連憤怒的力量都沒有了。有一天,在寢殿,她終於憋不住,問上官婉兒:這天下是朕的。朕在朕的天下可以為所欲為,他們為什麼就容不下這兩個孩子呢?
上官婉兒回答,朝官們認為這張氏兄弟無德無才,隻會吃喝玩樂,而聖上卻給了他們那麼高的官。如果陛下把官位給了無能的人,那官職不也就成了虛名嗎?
那朕該怎麼辦?
可以讓二張兄弟做事。
他們又會做什麼事?
不知道陛下是否記得,您一直想編纂一本將儒、道、佛三教精粹彙集起來的大書,成為後世垂範的經典。何不讓張氏兄弟的奉宸府來試著做做,以解陛下之憂。
他們哪裏懂這些?
不懂不等於就不能去做。天下有那麼多文人學士,招募進奉宸府不就是了。隻要奉宸令親自監督,這本垂範千秋萬代的大書就一定能編好。如此還能為易之、昌宗兄弟正名。
這次談話之後,由二張領銜編纂《三教珠英》的工程便上馬了。很快,朝中由張說、宋之問、崔湜、富嘉謨等二十六位文人組成的編書班子成立,這些文人雅士們也紛紛前來張易之的奉宸府報到。
這部總共一千三百卷的《三教珠英》果然很快問世,世人也果然對奉宸府刮目相看。
從建築學上來看,奉宸府絕對算是一件藝術精品,可謂匠心獨運,鬼斧神工,宛如道家修真的洞府。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在其間載酒而行,詩情畫意;粉麵桃腮的俊俏少年臨風弄笛,不染俗塵。
別說老年的武則天,就是連那些後宮的女子也沒有幾個能抵擋這神仙般日子的誘惑。
武則天遊嵩山時還特地往謁升仙太子廟,親自作文刻碑,文中除了汪洋恣肆地炫耀武周的繁榮昌盛,字裏行間透露了女皇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外,當然也少不了對主人公神仙太子王子喬的讚美,然而字字愛意都是送給自己身邊的玉人六郎。
這塊碑刻於武周聖曆二年(公元699)六月立,現存於河南省偃師縣緱山仙君廟,共有行草書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有飛白書碑額。碑陰刻有武則天《遊仙篇》詩文,是武則天七十六歲時所作。《升仙太子碑》的正文,語勢暢達,氣象恢宏,情韻無窮,讀來令人蕩氣回腸,但將文章與書藝相比較,書勝其文!其書風遒勁瀟灑,筆勢婉轉流利,結體寬嚴適度,落筆鏗然有聲,“升仙太子之碑”六個大字大氣磅礴、飄飄欲仙。既得二王神筆,又有自家風格,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