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打造屬於你的低碳健康飲食(2)(3 / 3)

食品著色劑亦稱食品色素。胡蘿卜素、葉紅素和薑黃素等天然食用色素,是從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中提煉出來的安全無毒害,但因其製作成本高、易褪色,在實際應用方麵遇到了很大困難。人工合成食品色素主要是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由於顏色鮮豔、著色力強、性質穩定和價格低廉,因而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凡在食品、飲料商標上,隻標明“食用色素”四個字而沒有標明是什麼食用色素的,應為人工合成色素的嫌疑非常大。

人工合成食品色素幾乎都不能向人體提供營養物質,還或多或少地帶有一定毒性。長期過量食用含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可誘發哮喘、喉頭水腫、鼻炎、蕁麻疹和神經性頭痛等過敏性症狀。人工合成色素易沉著於兒童未發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引起厭食、消化不良,幹擾體內多種酶的功能,降低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給新陳代謝和身體發育帶來不良影響。最值得關注的是可誘發“染色食品綜合症”,引起神經係統衝動,導致兒童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製能力差和任性,“兒童多動症”是其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兒童多動症是兒童“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症”的簡稱,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據相關資料顯示,“兒童多動綜合症”在學齡兒童中的發病率達5%~10%,易發年齡為6~14歲,男孩出現這種症狀的比女孩要多。

許多人工合成色素除本身或其代謝物有毒外,在生產過程中還可能混入砷、鉛等有毒物質。過去曾用於人造奶油著色劑的“奶油黃”,已被證實可導致人和動物肝髒癌變,而“橙黃”等人工合成色素可誘發皮下肉瘤、肝癌、腸癌和惡性淋巴癌。

我國已被批準使用的合成色素隻有8種,即莧菜紅、胭脂紅、新紅、檸檬黃、日落黃、靛藍、亮藍、赤鮮紅。我國對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也有嚴格的限製,凡是肉類及其加工品、魚類及其加工品、醋、醬油、腐乳等調味品、水果及其製品、乳類及乳製品、嬰兒食品、餅幹、糕點都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在汽水、冷飲食品、糖果、配製酒和果汁露可以少量使用,一般不得超過萬分之一。我國對各種食用色素均製定有相應的控製標準,並明令禁止在嬰兒食品中加入任何著色劑。

選購食品要走出“好色”的誤區,不要過分追求食品的色澤,而要注重食品的內在質量和安全性。

對異常甜蜜的食品說“NO”

人工合成甜味劑廣泛存在於食品之中。甜蜜蜜的食品是許多人的偏愛,天生愛吃甜食的兒童對此更是無以複加。其實人工合成甜味劑,除了能增加食品甜度和改善口感外,對人體並沒有什麼營養價值。長期過量攝入含人工合成甜味劑的飲料,可誘發“果汁飲料綜合征”,由於超量的糖分和熱量會影響正常飲食,造成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而導致反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情緒不穩、心煩意亂、易怒、多動和脾氣乖張,身體發育出現“兩極分化”——要麼過胖要麼過瘦,對兒童危害尤為嚴重。

糖精鈉(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都屬於合成甜味劑的範疇,長期過量食用含此類物質的食品,會給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糖精鈉的甜度為蔗糖的300~500倍,製造糖精鈉的主要原料有甲苯、氯磺酸、鄰甲苯胺等物質,均為石油化工產品。可對肝髒和神經係統造成損害,尤以老人、孕婦和兒童等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特殊人群為甚。

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是許多兒童食品的主要成分。可能誘發“阿斯巴甜不耐征”,可導致頭痛、抽搐、惡心或過敏反應,對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的潛在危險更大。

甜蜜素的甜度為蔗糖的40~50倍,常用於醬菜、調味汁、糕點、配製酒和飲料等食品,是食品飲料製造業中廣泛使用的甜味物質。可導致腹瀉、腎功能異常,其副作用嚴重的可使致癌、致畸的幾率增加。美國、日本等40多個國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我國也對甜蜜素有強製性限量使用的規定。

有的食品商標沒有標注甜味劑含量,令消費者無法了解其所含劑量到底是多少。有的食品商標雖然標注了甜味劑含量,但由於混合使用了多種甜味劑,從表麵上看每種甜味劑的含量都不超標,但所含甜味劑的總量卻有超標的可能,令消費者一時摸不著頭腦。有的食品商標所標注的甜味劑名稱被偷換了概念,蛋白糖是甜味素的別稱,但與蛋白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樣混淆視聽的做法,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誤解。

日常要盡量少吃喝異常甜蜜的食品,特別是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更要對此類食品說“再見”。

賊白的食品其實並不白

一些牛百葉、蝦仁等水發海鮮,以及麵粉、饅頭、粉絲、豆芽和銀耳等食品,感官性狀良好色澤異常潔白,非常招人喜歡。怎麼就這麼白呢?原來是因為在加工製作過程中使用了福爾馬林、“吊白塊”、硫化物等非食品添加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