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馬林水溶液含甲醛,通常被用做醫療殺菌劑、屍體防腐固化劑和化妝品防腐劑。“吊白塊”學名甲醛亞硫酸鈉,可分解為二氧化硫和甲醛,常被用做工業用還原劑。在食品加工製作過程中添加福爾馬林、“吊白塊”,可使食品漂白、增白,還具有防腐、保鮮等功效。長期過量食用含有此類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被攝入體內的具有原生質毒性的甲醛,一旦與體內核酸的氨基、羥基結合,會使其失去活性而影響代謝功能。體內即使富集了濃度很低的甲醛,也能誘發結膜炎和呼吸道疾病,甚至對神經係統、免疫係統、肝和腎髒造成不同程度損害,尤以腎髒為甚。連服含有萬分之一甲醛的牛奶20天,可導致嬰兒死亡。福爾馬林屬於一種慢性中毒製劑,不適宜入口和接觸麵部,已有老人因誤服而中毒的案例。直接攝入體內“吊白塊”10克,即可導致死亡。
硫化物具有防腐、漂白的功能,用其熏製可令不太新鮮的陳肉恢複其鮮亮色彩,讓麵粉、饅頭白得像嬰兒白嫩的皮膚,使已經發黃的銀耳變得光彩照人。長期過量攝入含硫化物的食品,有過敏性體質的人會出現哮喘等過敏反應,對哮喘病人的危害則更大。硫化物在起漂白作用的同時,將食品中的B族維生素大量破壞,經其熏製食品的營養價值大為下降。
用礦物油給發黃、發黑和有刺激異味的陳化、黴變的大米等糧食漂白、拋光,可令其搖身變成“白麵書生”。黴變的糧食會產生一級致癌物質黃曲黴毒素,經常食用被這種毒素嚴重汙染的食品,會導致慢性中毒,輕者發熱、腹痛、嘔吐和食欲減退,重者肝脾腫大、肝區疼痛、肝功能異常,甚至誘發肝髒發生癌變。如果家中有陳化、黴變的糧油,千萬不要賣給坑人的“二道販子”,不能讓那些再生出來的“毒大米”害人了。
在日常一定不要被所謂增白食品的假象所迷惑,為了健康還是遠離那些異常潔白的食品。
野味也能吃出麻煩來
敢吃、會吃、善吃是國人引以為榮的飲食文化,也是餐桌上的一種享受和時尚。曾幾何時,雞、鴨、魚、肉滾下桌,生猛海鮮、蛇、鹿、甲魚野味上台來,就連蠍子、螞蚱也難逃厄運。
因“鮮”字當頭,蛇膽備受食客推崇。殊不知鮮蛇膽有促進消化的成分,也含有許多寄生蟲,盲目吞服會給健康帶來損傷。台北一老翁因生吃蛇膽誘發急性腎衰竭,幾小時後便不治身亡。不恰當的飲食文化,重味道和營養、輕檢疫和衛生,存在著許多細菌和病毒隱患。據相關資料顯示,靈長類動物、齧齒類動物、兔形目動物、有蹄類動物和鳥類等多種類野生動物,與人類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種。獼猴身上攜帶B病毒,生吃猴腦有被感染的危險。人感染了B病毒會口、眼潰爛流膿臭不可聞,等待他的結果是必死無疑。許多野生動物攜帶有人類尚不了解的病毒、寄生蟲,分布在動物肌肉、血液和內髒中,有的蒸不熟、煮不爛,采取任何烹飪方法都無法將其殺死。
人若食用了因汙染導致基因突變的野生動物,不僅有生殖細胞被破壞而生出怪胎的可能,還存在著誘發癌症等惡性病變的危險。人食用野生動物染病後往往診斷不清,更無法進行迅速的對症治療,以致稀裏糊塗地丟了性命。“非典”疫情的突現為人類敲響了警鍾,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是野生動物將冠狀病毒傳播給人類的,但已經發現這種病毒與禽類的冠狀病毒極為接近。濫捕濫殺、任意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極有可能使存在於野生動物體內的病毒轉移到人體。最早被發現的“非典”人群,多為宰殺野生動物的餐館廚師和盜運野生動物的“二道販子”。“人禽流感”就是由野生或人工飼養的禽類傳染給人類的,感染HsNi“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極高。
當人們在觥籌交錯中大肆享受的時候,也許正麵臨著健康之隱憂。濫捕、濫殺和濫吃野生動物,破壞了生態環境和人類與大自然應有的和諧,導致了許多物種滅絕。為了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你我他的健康,請拒捕、拒販、拒烹飪、拒食野生動物。
謹防海鮮及糧食與餐具帶來重金屬汙染
鐵、鋅等微量元素對人體是有益的,但汞、鉛、鎘等重金屬對人體絕對是有毒害的。密度在4.5克每立方厘米以上的金屬統稱為重金屬,包括鉛、鎘、鉻和汞等45種元素。
魚、蝦、貝類等水產品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營養價值高,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食物。據有關資料顯示,在人們經常食用的各類食品中,重金屬汙染最為嚴重的恰恰是海鮮。水生動植物具有很強的富集作用,可通過食物鏈將有毒有害物質濃縮數萬倍,甚至數十萬倍。對汞的富集能力相當強,海洋動物為20萬倍,淡水無脊椎動物為10萬倍。據相關資料顯示,被汙染海域的魚蝦、貝類體內的甲基汞含量,高於安全值百萬分之零點五的20~40倍;帶魚體內鉛、鎘濃度高於海水10萬倍。魚頭上的血管豐富,是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殘留的密集區,魚頭上的農藥、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比魚肉高5~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