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土汙染區域,玉米中鉛含量、稻米中的鎘含量,分別居於各類汙染物的前列。此外,用傳統方法加工鬆花蛋,需要添加俗稱“黃丹粉”的氧化鉛;用來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的器具中含有鉛;用於罐頭食品的包裝物“馬口鐵”表麵鍍有錫,食品加工、用料和儲存方法不當等因素,都會對增加食品中的重金屬含量產生影響。
在路邊的2元小店、小攤和跳蚤市場,經常可見到色彩豔麗、造型時尚的廉價陶瓷餐具,有許多已經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座上賓”,而不容忽視的重金屬汙染也悄然走來,問題主要出在所含鉛、鎘溶出量超標方麵。陶瓷餐具溶出的鉛、鎘,主要來自於其表麵的釉上彩繪、貼花等裝飾性材料,釉上彩繪越多、色彩越豔麗鉛、鎘化合物的含量越多,溶出的幾率也越大。使用此類陶瓷餐具盛裝高熱食物或含有植物酸的食物;加入醋等調味劑的涼拌菜或“臘八蒜”等用醋泡製過的食物,餐具所釋放出來的、經堿浸泡被溶涮下來的遊離鉛、鎘,很容易溶入食物。
汞、鉛、鎘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性。長期食用過量被汞、鉛、鎘汙染的魚蝦、貝類、糧食、食品和水,隨之進入體內的有毒有害物質很難被排出,可導致慢性中毒,對血液、腎、肝、骨骼、肌肉、腦等髒器和機體組織造成損害,但慢性中毒的表現往往非常隱蔽,難以及時被發現。每升水中0.01毫克含甲基汞就會導致人體中毒,長期食用被汞汙染的魚蝦、貝類,會導致甲基汞在體內富集而誘發“水俁病”,對肝髒、大腦、神經和視力造成破壞,致使患者神經失常高叫而死。日本水俁鎮的受害老人達l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
長期食用被鎘汙染的稻米和飲用水,會導致鎘在體內富集而誘發“痛痛病”,嚴重損害骨骼和腎、肝髒,並造成腎功能衰竭,致使患者周身神經和骨骼疼痛無比,形成全身自發性骨折,有人因無法忍受生不如死的疼痛而自殺。此外,還會損傷Y染色體,使出生的女嬰居多。鎘的排泄速度很慢,鎘在人腎皮質中的生物學半衰期為10~30年。
鉛是重金屬汙染中毒性較大的一種。鉛在體內富集可直接損害腦細胞和神經係統,導致胎兒先天性智力低下和老年癡呆,甚至惡性病變。血鉛濃度達到每升500~699微克,會導致智力障礙、行為異常;血鉛濃度每升大於等於700微克,將給身體發育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害,兒童比成人對鉛毒的反應敏感,受到的損害幾率會更大。19世紀上半葉,正是歐洲工業蓬勃發展的時期,很多工礦企業把大量含重金屬的廢水排入河流,造成河水嚴重汙染。據有關資料顯示,音樂大師貝多芬非常喜歡吃萊茵河和多瑙河河魚,這一嗜好一直持續到終老,而河魚已被含鉛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所汙染,結果致使大師因鉛中毒而死亡。古羅馬貴族用當時屬於貴重奢侈品的鉛質壺盛酒、飲酒,生活中大部分的用具也都是用鉛製成的,導致鉛中毒的程度極為嚴重,人的平均年齡隻有25歲,很多貴族婦女不能生育或流產的也很多,嬰兒的夭折率很高,而且出生的孩子普遍智力低下。從某種意義上說,古羅馬帝國的消亡也與“鉛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重金屬汙染危害,在購買糧食、幹鮮水產品和餐具的時候,最好到正規的、有監管的大型商場去采購。特別需要注意,釉上彩瓷餐具最好不要置於消毒櫃消毒,大多數消毒櫃屬高溫殺菌器具,其內部溫度可達200攝氏度,在高溫下餐具上麵的鉛、鎘及其化合物更容易被溶出。通常可選擇質量上乘、表麵沒有貼花和沒有豔麗釉上彩繪的本色餐具。
不要讓燒來烤去留下後患
香噴噴的熏製、油炸和燒烤類食物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可是您知道長期過量攝入此類食品的後果嗎?因其脂肪高、熱量高,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現代病”不無關係。
煙熏、油炸和燒烤類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苯並芘、雜環胺化合物等上百種有毒害物質。魚、肉等食品原料在加工前均不含苯並芘,按其在加工過程中苯並芘產生量多少,對所采用的加工方法進行排序,依次為熏製、煎炸、烘烤和醃製。在高溫熏、烤食物過程中,炭火和佐料會釋放出有害氣體,從肉品中分解滴落到炭火上的油脂會產生煙霧,與肉品的蛋白質結合可生成苯並芘、雜環胺化合物等有毒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