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米萬鍾與“青芝岫”(1)(3 / 3)

還有一本《帝京景物略》,裏邊有更詳盡的描述,而且把米萬鍾所建勺園和李偉所建清華園比較,得出結論“李園壯麗,米園曲折;米園不俗,李園不酸”。今天北京大學的勺園大樓,就是米萬鍾住宅的舊址,米曾寫詩道“更喜高樓明月夜,悠然把酒對西山”。另外兩園記載不多,隻說湛園建在皇城西牆根下,裏邊有石丈齋、石林、古雲山房,米萬鍾平生所藏大都放在古雲山房裏。據說當時京城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都是這些園子裏的常客,都稱讚米家有四奇:園、燈、石、童,米萬鍾也因此名噪一時。

平心而論,米萬鍾愛石,純屬個人愛好,不關他人什麼事,不應該受到人們的詬病。況且石頭畢竟不是錢財,愛石也不失為一種雅興。從古至今,喜愛石頭的人有不少,為愛石尋找理由的人就更不少。當時就有一個叫陳繼儒的人為米萬鍾畫石卷題詞說:“非獨友石,友其德也。”米萬鍾喜歡石頭,把石頭當作自己的朋友,其實是欣賞石頭的品德。這話似不好解,愚頑如石頭,會有什麼好品德?但是不然,大凡玩石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就有石的成份。老子說:“仁兼智者樂石”。陸遊說:“石不能言最可人”,有人接著說:“石不言而非不能言也,石一言非金玉之音,便是石破天驚之聲,足見石之蘊涵之深,非凡人所能識也。”《詩經?鶴鳴》中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人詮釋為石頭堅硬、勇敢、堅毅、豁達,情願讓流水傷其肌膚,磨去棱角,也不改變它的本色,甚至更顯光彩。說石頭聚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開萬世之功業,傲百代之英雄,是貌似安靜實則鮮活的跳躍著的生命,是在天地間已挺立億萬年,遭風雨雷電洗禮的大寫的人。還有不知名的人,專門寫了篇《雅石銘》,說:“山不在高,有石則名;水不在深,有石則靈。……在國則可為國璽,權傾天下;在民則能為磨盤,保民果腹。……平實而不拙,奇異而不誇,慎獨不群,深埋不露,幽雅不俗。”等等。

如此看來,愛石確實是一種雅興。但如米萬鍾愛到因石敗家,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況米萬鍾是政府官員,作為政府官員,誌不在政,一味玩石,也有失職之嫌。事實上,米萬鍾25歲考中進士,開始做官,一共做了35年。官做得怎樣,史書上並沒有多少記載,隻有慶陽人寫的文章中有寥寥數語:“為政清廉,關心民眾疾苦,注重文化教育,頗受稱讚。”是否真是如此,不得而知。就我個人的看法,恐怕未必,因為他在前15年裏,都隻做著縣令,雖然從河南到四川再到江蘇,轉來轉去,卻沒有得到提拔,他的朋友為此寫詩道:“米公弄石如弄丸,十年改邑不改官。”雖然沒有明確指出“不改官”是因為過分耽於“弄石”之故,但兩者之間顯然不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當然了,也可能如後人所言米萬鍾是“以書名掩其政名”,書畫名氣太大了,政聲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確實,作為書畫家,米萬鍾是成功的。《書史會要》說他“擅名四十年,書跡遍天下”。說他“以書法著稱,行草得米芾家法,工山水,善花卉,又擅石。山水得倪瓚法,花卉似陳淳”。倪瓚是元代畫家,其畫法疏簡,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陳淳為明代畫家,評家說他“雖表現一花半葉,卻淋漓疏爽”。今天我們還知道,他的書畫作品不僅在國內許多博物館裏有收藏,如北京、天津、上海、蘇州等,而且有一幅《山水圖卷》還被收藏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