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成功,除了中國人的聰明,同政治製度以及改革開放後執政黨的英明領導著實分不開
中國的政治製度引進自前蘇聯,源自歐洲思想家馬克思的理論,但是我們這位當年的老大哥——蘇聯卻解體了,究其原因,則是違背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居然搞侵略,窮兵黷武,企圖稱霸世界,國內不重視持續改善民生,前蘇聯30%的GDP花在軍費上,老百姓的生活每況愈下和國家腐敗嚴重,這才導致聯盟解體,社會製度也改旗易幟。
當然,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也走了彎路,犯了錯誤,給執政黨和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曆史的車輪行進到了1978年,重新掌握實權的鄧小平先生,開啟了複興中華民族的重要抉擇——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起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製”,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也開始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其實從經濟學的理論來講,改革開放是從地理大發現以來任何一個要發展經濟的國家必須采取的基本國策。雖然筆者不是經濟學家,但根據之前給人性下的兩點結論,筆者給經濟學作了這樣一個定義:經濟學的意義在於,調動盡可能多的人盡可能多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來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這一定義,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潛能,利用人的這兩點本性,在滿足人的需要的同時,創造社會財富。因此,市場經濟是最符合人性的經濟理論,也是當前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經濟製度。筆者把剛剛定義的經濟學意義擺在和第一篇提到的兩點人性結論一樣的地位,是筆者以後論述的三大基石。
市場經濟講究讓各種要素由市場來主導配置,既然由市場主導,那原來政府多餘管的那些部分就要放權,這就需要改革。
市場經濟講究資源的最優配置,因為隻有實現最優配置才會生產和提供出盡可能物美和盡可能價廉的產品和服務。那麼最優的範圍是哪呢?通常意義上是整個地球,更準確的則是整個宇宙,因為我們已開發了太空的許多用途,比如航天育種,衛星電視,北鬥導航等等應用,將來我們還要開發月球乃至火星的各種資源,所以要開放,所以說改革開放是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經濟的應該采取的基本國策。
因此,鄧小平先生對中國的貢獻是無比巨大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給中國和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談及對國家現狀的看法,筆者發現,有些國人的觀點十分偏見。他們總是拿中國去和新加坡比政府廉潔,和北歐比人民幸福,和美國比科技教育。試想想,這些國家有哪個在建國前經曆了100多年的或遭侵略或陷內戰的曆史?
我們要比較就該科學比較,同時代建國的,挑幾個國情大體相當、人口多、底子薄等,無論政治製度。
先和相同政治製度比,我們是目前社會主義陣營中經濟最發達,發展也最快的國家。再與不同社會製度的國家比,如印度,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都大幅超過印度,印度首都新德裏被稱著強奸之都。即使90年代亞洲最值得驕傲的日本和四小龍,其中日本和韓國,還有中國台灣都是美國的盟友,在二戰後獲得了美國大量的多種方式的支持,再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他們兩個彈丸之地,自由港,從市情國情角度講根本沒有和中國內地比較的可比性。
所以講,中國的成功,除了中國人的聰明,同政治製度以及改革開放後執
政黨的英明領導著實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