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國際篇(7)(1 / 3)

作為傳說中的人類起源地,卻又是全球貧窮國家最多的大陸,據2013年最新統計,非洲在2012年人均GDP剛超過1000美元,她也是常年飽受戰亂和民族衝突的地區,非洲一直受到各大國的關注。但非洲又是一片希望的地方,作為“希望的大陸”、“發展的熱土”,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由於長期融資和外國直接投資不足,尤其是資本市場投資不足,非洲國家麵臨基礎設施建設的挑戰。肯尼亞外交政策專家韋魯·馬查裏亞認為,目前非洲發展最大的“短腿”就是基礎設施不足,公路、鐵路和機場的短缺,限製了地區經濟發展潛力的發揮。

作為同非洲有著傳統友誼的國家,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非洲也是中國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和投資目的地。2012年,中非貿易額接近2000億美元,中非人員往來超過150萬人次。對於中非合作的快速發展,非洲專家們認為,這主要因為中非合作是平等和共贏的,是非洲國家所希望的。中部非洲教會大學教授克勞德說:非洲與中國等新興國家合作前景美好,中國讓非洲國家成為行為主體,這是非洲與中國合作的優勢。南非新經濟基金會主席埃多茲恩十分看好中非貿易關係的未來。他認為,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與中國不斷發展的技術和出口製造業相結合。“我希望中國加大對非洲農業生產的投資,主要提供技術、設備和進行培訓,以促進非洲農業的持續發展”。非盟委員會基礎設施與能源部主任穆薩說:“非洲與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合作充滿活力和生機,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尤為突出。中國設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為非洲改變基礎設施落後麵貌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說,非盟製定的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確定了51個重點項目,旨在實現非洲次區域之間的互聯互通,促進內貿發展。在這方麵,非洲對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投資充滿期待。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的奧斯曼·穆罕默德教授建議,更多非洲國家領導人及人民能夠親自去中國看看,體會和了解中國的曆史以及他們在飛速發展中所經曆的困難,“這將使他們發現本國同中國之間的共同處,從而能夠以中國的發展作為模範”。穆罕默德說,中非間友誼的加深對於中非雙方來講都是機遇,相信中非還將通過各領域合作使雙邊友誼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在2013年博鼇亞洲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中非經貿合作已進入新紀元。過去10年,中非雙邊貿易額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長,從前年的1600多億美元發展到去年的近2000億美元。“照此速度,5年後,非洲會取代歐盟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他大膽預測。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對非投資29%用於非洲礦業,22%用於製造業,16%用於建築業。博茨瓦納是中國投資的最大受益國,約占中國投資的四分之一,然而尼日爾、剛果民主共和國、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讚比亞也從中受益匪淺。非洲國家通過出口礦產、石油和天然氣回報中國。中國吸收了剛果民主共和國66.5%的出口,安哥拉39%的出口。作為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南非18%的出口也到達了中國。“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能在短時間內減輕非洲各國在公共財政上的壓力,因此,為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提供了明確的附加價值。”非洲開發銀行下屬機構非洲基礎設施集團稱。

中國正在一步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13年4月10日是人民幣邁向世界舞台的又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時點:人民幣與澳大利亞元首次開展直接交易,成為繼美元、日元之後的第三個與人民幣直接交易的重要幣種。為了促使人民幣像美元那樣成為在國際貿易和資本交易中廣泛使用的“基準貨幣”,中國正積極運用外交手段。中國正在積極接近非洲國家等。如果貨幣的權威得到提高,中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舞台上的發言權將明顯增強。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於2012年7月麵向非洲發行人民幣債券。當時,坦桑尼亞和尼日利亞合計購買了5億元。對於因美元貶值而擔心外彙資產縮水的非洲國家而言,人民幣作為替代性儲備貨幣具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