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國際篇(7)(2 / 3)

在高科技領域,中非也有很好的合作,中國著名高科技企業——華為公司早在1999年在尼日利亞成立了分公司。經過10多年的發展,華為在當地獲得了極好的市場反響,現有員工1200多名,其中6成以上為本地雇傭,每年間接向當地提供5000個工作機會。十餘年間,華為在尼日利亞提供著最優化的通信網絡服務、軟件解決方案以及終端產品。2011年,華為在當地貢獻稅收達8.5億美元,累計本地采購金額達1.5億美元。同時,華為在尼日利亞本地的社會貢獻更不容忽視。2004年華為在尼日利亞成立了西非電信技術培訓中心,截至目前該培訓中心已經培訓了5000餘名電信工程師,為當地的電信人才培養做出了極大貢獻。隨之客戶和資源的積累,華為逐步在本地建立了多個本地及全球的網絡操作中心;與非洲政府合作,為當地孤兒院及大學提供教育基金、硬件支持等。不僅僅在尼日利亞,華為在非洲致力於成為全球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為了履行“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這一企業願景,實現“與非洲共同成長”的遠大目標,華為一直在為非洲的發展做著貢獻,並聚焦於消除數字鴻溝、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和回饋社區三方麵。華為高管於2012年年底表示,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營收未來3年或將最高增長30%,該大洲的增速已經超過了多數區域。華為公司東南非洲區總裁李大豐稱,該公司計劃利用好非洲較低的移動寬帶滲透率和日益增長的智能機需求,並將專注於開發企業業務,為政府和企業提供設備。國際電信聯盟的數據顯示,非洲每100個居民的移動寬帶用戶量不到5人,而全球其他地區都超過了10%。芝加哥谘詢公司科爾尼(A.T.Kearney) 稱,從手機連接角度講,未來5年非洲將成為增速最快的區域。“非洲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所以我們認為未來3年這裏的網絡普及率將大幅提升”,華為東南非洲區CTO(首席技術官)拉多斯勞·凱德茲亞(Radoslaw Kedzia)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可以增長20%至30%的原因”。

對於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企業,非洲將是新的經濟戰略要地。有數據表明,過去十年,全球十個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有七個在非洲。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非洲今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5.7%。此外,非洲有不斷成長的消費群體,有豐富的農業和礦產資源,去年全球發現的五大氣田中,有四個位於非洲海岸。非洲巨大的發展潛力被普遍看好,而中國在非洲的成功更是刺激了歐美一些國家開始重新審視這塊曾被他們“遺忘的大陸”,對非洲的投資熱情也正在被喚醒。尤其是在近期,它們顯然加快了“重返非洲”的步伐。2013年年初,奧巴馬在白宮會見了來自塞內加爾、馬拉維、塞拉利昂和佛得角的領導人,闡述了美國對非洲交往的“新模式”,並將探討與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簽署《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的可能性。美國一些企業也在近期表達了投資非洲、“重返非洲”的強烈興趣;一個法國企業代表團3月底訪問莫桑比克,探討如何建立合作關係;英國則在3月底宣布,打算在5月份舉辦一個“索馬裏投資、貿易會議”,以推動英國企業在該國的投資。

(第十章)北極之爭

北極資源的爭奪和北極航道的開通將是21世紀的大事件

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北緯66度33分)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北冰洋、諸多島嶼和亞、歐、北美大陸北部的苔原帶和部分泰加林帶,麵積2100萬平方公裏,其中陸地和島嶼麵積占800萬平方公裏。北極地區現有人口900萬。北極資源豐富,擁有9%的世界煤炭資源,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據推測其儲量占世界未開發油氣資源的25%。另外,北極地區還有大量的金剛石、金、鈾等礦藏和水產資源。北極地區還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