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9年美國探險家皮裏向全世界宣布他踏上北極點以來,北極地區不僅成為西方各國探險家和航海家頻頻光顧的地方,而且還逐漸成為一些大國爭奪的戰略要地。北極地區的陸地部分已經全部歸屬於8個環北極國家。但根據現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於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陸架延伸至北極,因此北極點及附近地區不屬於任何國家,北極點周邊為冰所覆蓋的北冰洋被視為國際海域。
1961年《南極條約》生效,凍結了各國對南極主權的爭奪。但有關北極的問題,目前尚無類似條約。因此,各國隻能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處理北極附近地區的資源開發、大陸架以及公海利用的事宜和爭端。為了主張對北極地區的主權,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紛紛打起了申請延伸專屬經濟區的主意,希望將本國擁有的領海外圍200海裏的專屬經濟區,擴展到北冰洋地區更多的水域。
北極領土紛爭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加拿大率先宣布對北極享有領土主權。1983年,當時的美國總統裏根簽署了《美國的北極政策》議案,強調“美國在北極地區有著獨特的關鍵性利益”,北極直接關係到美國的國家安全、資源及能源開發、科學調查和環境保護。丹麥也提出北極海底山脈是格陵蘭島海脊的自然延伸,丹麥對該區域擁有開發權。俄羅斯則一再重申包括北極在內的半個北冰洋都是該國西伯利亞大陸架向北的延伸。美國也是北冰洋沿岸國家。2009年初,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簽發總統令,全麵闡述了美國的北極政策。2010年4月,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NOAA)根據總統令製定了有關北極的戰略文件——《NOAA的北極共識和戰略》。
2003年,丹麥將國旗插上了一個名叫漢斯的小島。2007年8月2日,一艘俄羅斯潛艇的船員將俄羅斯國旗插到了北冰洋海底。隨後,美國和丹麥相繼派出科考隊前往北極地區。加拿大總理哈珀也多次前往加拿大北部宣示對北極地區島嶼和水域的主權。2011年,丹麥公布《2011—2020年北極戰略》草案,預期在格陵蘭東北水域蘊藏有310億桶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在格陵蘭西部海岸有170億桶。格陵蘭的地理環境特點是“高”,格陵蘭政府已經提出:即使重冰困擾最北部水域,東格陵蘭現在也向國際公司開放。世界最北端格陵蘭石油開采權的擴展將在2012年到位。雖然在2010年墨西哥灣溢油事件期間格陵蘭推遲Cairn能源公司的測試鑽井,但格陵蘭政府已於2011年夏同意Cairn能源公司1500米水深新的測試鑽井。
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隊的國家,可在極端條件下航行至北極海域並開展科學探險活動。2007年8月,俄羅斯科考隊員乘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底,在洋底插上一麵鈦合金製造的俄羅斯國旗。據俄羅斯交通運輸部透露,俄羅斯將在2020年以前淘汰現有的15艘核動力和柴油動力破冰船中的12艘,取而代之的是投資1435億盧布,打造新的3艘核動力破冰船和6艘柴油動力破冰船。俄羅斯Sovcomflot公司計劃在行至中國的航線上派遣一艘162000載重噸的油輪,從規模經濟中獲益。與蘇伊士運河航線相比,該航線將節省40%的航行時間和20%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