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扮演媽媽的角色時,她對治療師扮演的“3歲的葉子”誠懇地說:“你爸爸是因為我而離開,不是因為你而離開。你爸爸討厭我,怪我脾氣大、不溫柔且對他的父母不好,但你爸爸愛你。”
當扮演爸爸的角色時,她對“3歲的葉子”說:“爸爸非常愛你,非常喜歡你,你還記得嗎?我們去公園、去江邊、去很多很多地方玩的情景……那一幕幕爸爸清晰地記著呢。爸爸愛你,你是我的好女兒。”
3歲的葉子則原諒了爸爸。等扮演回3歲的自己時,她對治療師扮演的“爸爸”說:“爸爸,不管你因為什麼離開媽媽,我都原諒你,我沒有資格怪你,那是媽媽的事。作為女兒,我愛你。”
這個對話表明,盡管爸爸離開家時,葉子隻有3歲大,但她仍然知道,爸爸和媽媽離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而且盡管過去了二十多年,葉子的潛意識深處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爸爸是如何對她的。這些真相,她後來之所以壓下去,是因為拿著這些真相和媽媽對抗,太痛苦了,她不如服從媽媽的控製,和媽媽持有同樣的觀點,這樣媽媽比較快樂,而她也會多一些快樂並減少許多麻煩。
媽媽一直向葉子灌輸說,爸爸討厭她,因為她是女兒。結果,葉子真的討厭起自己的女性角色來。雖然她長得比較漂亮,但她總是一身中性打扮,頭發很短,穿著也沒有女性的味道。此外,她大學時愛上那個殺人犯也是受了媽媽的影響,媽媽總是對她描繪,爸爸是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葉子意識上會像媽媽說的要遠離壞蛋父親,但潛意識中仍然親近父親,而這種心理最終讓她選擇了一個壞蛋做男友。
第五次出現在治療室時,葉子的穿著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她第一次穿上了一條新裙子。這意味著,在說出藏在潛意識深處的心理真相之後,葉子不再接受媽媽的說法“爸爸討厭你,因為你是女兒”,從而接受了自己的女性角色。
“心理劇的神奇之處在於,當你以扮演的角色說出心理真相後,你就可以比較輕鬆地終結不健康的父母關係給你造成的影響。這樣一來,你就可以不再以父母的身份,而是以你自己的身份,去和異性相處並戀愛了。”於東輝說。
第五次治療,需要單獨對葉子和媽媽的關係做一次心理劇的處理。這次治療顯示,雖然媽媽騙了葉子二十多年,但作為女兒,她仍然一如既往地愛媽媽,並更深地理解了媽媽,最後則原諒了她。
她以“3歲的葉子”對治療師扮演的“媽媽”說:“我理解你,媽媽,最親密的人離開你,否定你,這是多麼痛苦。我的確願意分擔你的痛苦,所以我不怪你騙我。我現在和以前一樣愛你,不,我現在更愛你,媽媽。”
最後,她又以“27歲的葉子”對“媽媽”說:“你給了我很多愛,但你也給了我對父親的恨,對男人的錯誤認識。現在,我要把這一切還給你,我要過屬於我自己的生活。我仍然愛你,媽媽。但我知道,我的愛情是我的,而不是你的。我要過我的生活,媽媽,你也要過你的生活,我們不能再這樣緊密地黏在一起。”
在最後一次治療中,於東輝和葉子一起整理了這些新的認識,讓這些從潛意識深處浮現出來的心理真相更加清晰。
過了半年後,於東輝對葉子做了一次隨訪。她說,她已和張為離婚,自己租了房子和媽媽一起生活,但她減少了自己與媽媽在一起的時間,並且鼓勵媽媽去過自己的生活,“這一點還沒有收到明顯成效,但我和男人相處起來,比以前正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