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做有孝心的男孩(1 / 3)

沒有孝心的男孩不會真正懂得愛

很多父母都說養育孩子是一件痛並快樂著的事情,從十月懷胎開始,媽媽肚子裏的小生命就成了家庭的焦點,媽媽會因為肚子裏的小寶寶的動作而快樂地微笑,爸爸也會興奮地在媽媽肚皮上傾聽和撫摸。等到媽媽經曆分娩的痛苦,順利把寶寶生出來以後,爸爸媽媽會為他叫什麼名字而反複討論,當孩子生病的時候,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爸爸媽媽更是為尋找對策而忙得團團轉……

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做這些時是全心全意,不求回報的,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隻要孩子一切都好,就別無所求了,這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愛,是普天之下最偉大的愛。

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孝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是認為“學習好就是好孩子”,他們為孩子忙前忙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而拚命努力。有的男孩卻總是對此習以為常,做事不考慮父母的感受,遇到不和自己心意的事就和父母吵架。更有甚者,在父母老了之後還逃避贍養的義務。

吃飯的時候,傑傑和媽媽吵了一架,一氣之下轉身就跑出家去了。走了很久,抬頭看到前麵有個老婆婆在街邊賣餛飩,這才發現肚子早餓得咕咕叫了。傑傑摸遍身上的口袋,才發現自己連一個硬幣也沒有。

老婆婆看到傑傑站在那裏咽著口水,會心地笑了:“孩子,你是不是餓了,想要吃餛飩?”

“嗯,可是我沒有錢。”

“沒關係,婆婆請你吃。”

說著老婆婆就端來了一碗餛飩和一碟鹹菜。傑傑滿懷感激,剛吃了幾口,眼淚就像珠子一樣掉了下來。

“你怎麼了?”老婆婆關切地問。

“謝謝您。我不認識您,您卻對我這麼好,可我媽媽,竟然說我是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老婆婆聽了,平靜地說:“孩子,你想想,我隻不過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那你長這麼大,你媽媽給你做了多少頓飯啊!你怎麼就不感激她,還跟她吵架呢?”

傑傑愣了,想了一下,起身就往家裏跑去,連餛飩也沒吃完。快到家時,一眼就看見疲憊不堪的媽媽正在路口不安地張望著……媽媽看到她,臉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來吃飯吧,再不回來飯都涼了。”傑傑的眼淚又不住地流了下來。

傑傑是愛媽媽的,當老婆婆慈祥的關愛感動他時,才想到媽媽多年的撫育之恩。其實有時候男孩和爸爸媽媽吵架隻是男孩固有的叛逆和固執的性格罷了。

著名緬甸政治活動家昂山素季在麵對記者“什麼是愛”的提問時,回答道:“真正的愛,最美好的愛,是帶著關懷帶著珍惜的愛。”一個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愛,更不會去愛別人,因為在他眼裏隻有他自己,而愛是給予而不是索取。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愛護和珍惜,也就很難想象他會真正懂得愛的真諦。

讓男孩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場景:一吃完飯,男孩就把碗撂下,扭頭去看電視、打遊戲或者出去玩了,而累了一天的父母卻在那裏忙著收拾碗筷;每次遇到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留給孩子,自己卻不舍得吃;孩子病了,父母忙東忙西,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香,跟掉了魂似的,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不聞不問……

陽陽今年7歲了,一放學回家就把電腦打開,玩起遊戲來。玩了一會,陽陽就對媽媽說:“媽媽,我餓了,飯怎麼還沒好呢?”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聽了趕緊說:“好孩子,一會就好了,你先再玩會兒電腦吧。”媽媽是位保潔阿姨,剛下班回家,累了一天,又要做家務,這些陽陽根本沒有理會。等飯做好了,媽媽說:“陽陽,等你爸爸開車回來再吃飯好嗎?”陽陽大聲抗議說:“我餓死了,還有一大堆作業呢。”於是媽媽就把飯菜分出來一份先讓陽陽吃了。

其實很多父母都像陽陽媽媽這樣,為了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為孩子創造了優越的學習、生活環境,自己卻省吃儉用。因為擔心孩子知道後產生思想上的壓力,甚至故意隱瞞自己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其實,家長有必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艱辛。隻有明白了家長為孩子所做的犧牲,孩子才能在行為上和思想上產生自我約束的意識,也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期盼。一位中學教師曾說:“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隻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