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不安穩
很多孩子夜間睡不安穩,不是翻來覆去,就是蹬開被子,咬牙,有的很容易被輕微的響動驚醒。這些現象普遍存在於中小學生之中,有的孩子症狀較為嚴重,家長千萬不要忽視。
對於孩子來說,不安穩的因素主要來源於緊張、恐懼。雖然說這種因素有時候是由白天活動過量、過度勞累而引起的,但更多的因素來自於夜間。由於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需要8~10小時,但往往由於這樣那樣的因素,使得孩子睡眠的時間遠遠少於8小時,從而導致精神過度疲倦。
2.做噩夢
孩子慢慢長大,做夢開始頻繁。孩子夢中的體驗開始具體,很多時候他們會在睡夢中突然尖叫,而且出現出汗、表情木然、呼吸困難等現象,如孩子感到有重物壓在他的胸口,使他窒息,身後有野獸追趕等。經常做噩夢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很不利,做噩夢的原因很多,如內心憂慮,做錯了事害怕受到懲罰或是憤怒的情緒等。由於孩子在睡眠中,心理防線較弱,這種情緒就會表現得較為極端。
飛飛今年剛上五年級,平時學習不算好,但也不算差。有一段時間飛飛每天放學回家都很晚,原來學校將要展開一項動手能力的比賽活動,飛飛的任務是製作一架飛機。由於飛飛的動手能力很差,在學校琢磨了很長時間,但總做不好。父母都忙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幫他做。後來,飛飛的媽媽發現飛飛的狀態非常不好,剛回家就嚷著要休息,學習也不是很上心。媽媽一問才知道飛飛晚上睡覺時老做噩夢。
良好的睡眠質量對孩子極為重要,由於孩子身體發育多在睡眠中進行,而生長激素分泌高峰多在晚間,如果睡得好發育就會好。因此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發展和學習進步。在孩子怎樣才睡得好和孩子睡眠不好怎麼辦的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極為擔心。其實,如果家長能夠掌握竅門,從生活細節入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並不難。
1.孩子的生活要有規律。
很多家長說,當他們哈欠連天的時候,孩子的精神卻特別好,怎麼也不睡覺。這就需要家長為孩子建立一個有規律性的生活習慣,如晚上8點洗漱,之後玩一會,再聽聽柔和的音樂,然後睡覺。當熟悉了這種生活模式,養成了習慣,每晚到時候孩子便會容易入睡。
要幫助孩子建立起生活規律,剛開始時可能不是很順利,但最重要的是堅持。如果孩子到了睡眠時間,仍然精力充沛,父母就要做出調整。此外,減少午睡的時間,也有助於晚上正常入睡。
當然,規律性的生活也要有彈性。因為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生理特征、生活環境等也在變化,不妨調整孩子睡眠的時間。例如,遇到假期、周末或特殊日子可以適當延緩孩子入睡的時間。
2.要細心地關心自己的孩子。
家長不要在孩子睡覺前指責或懲罰孩子,這會讓孩子帶著負麵情緒入睡,從而影響睡眠質量。而應該與孩子進行一些輕鬆的活動,如和睦、愉快、溫暖的交流等。如果家長想讓孩子服從某一個要求,千萬不要用威脅的手段。白天孩子應該能感受到自己被家長所愛,感到安全,這樣他才會在夜間睡眠時保持平和舒適的心境。家長還要努力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消極影響。
3.睡前和孩子共處一段時間。
孩子常常渴望和父母分享心情。如果上床前有機會和他們談談當天的情形,分享他們的心情或討論問題,孩子的情緒就會比較平靜,不需要靠拒絕上床來吸引你的注意。
此外,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每天適度運動可以幫助孩子入睡。
孩子正處於長身體、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期,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助於孩子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
正確選擇男孩的衣著打扮
做父母的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越漂亮越好,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但在男孩的衣著問題上有些父母喜歡給小男孩買一些中性甚至女性的衣服,因為這樣更可愛。其實如何給小男孩穿衣是有很大講究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適合孩子的性別和年齡。
有的父母在孩子尚未出生時常常抱有對小寶寶的性別期望,一旦出生的寶寶和期望不符,父母往往會一時扭轉不了觀念,就會出現把男孩當成女孩打扮。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這種不正確的給孩子穿衣打扮的方式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會給孩子在自己的性別認同問題上出現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性別認同錯亂。最常見的就是為了可愛,給小男孩穿過於陰柔可愛的女孩衣服,給他梳上辮子,戴鮮豔的發卡、項鏈,甚至擦口紅、抹胭脂等,這種做法往往會給人一種“男不男,女不女”的感覺。如果養成習慣,會使小男孩的性格、行為方式出現女性化傾向。